就在不久前,欧盟对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公开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欧盟强调,这项决议文本非常简短,只有大约一百五十个词,其中并没有直接提到“台湾”一词,决议的核心是把联合国中国代表席位从蒋介石的政府转回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欧盟还提醒大家——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联合国宪章》以及国际法方面肩负特殊责任,包括不得使用武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这样的说法,在一些人看来,是在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因此引起了强烈反应。
回顾历史,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代表地位。从那以后,国际社会处理涉台问题时,长期把一个中国的立场视为基本底线,很少有人公开提出“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主张。在联合国的文件、地图、以及多数国际组织的席位安排中,台湾通常被归入“中国台湾”的范畴,这种做法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和规则。
那么,为什么欧盟会在这个时间点发表这样的看法?有人认为这并非偶然,而是与当前的国际政治格局有关。今年以来,美欧关系以及美对盟友的政策发生了变化——美国对传统盟友的态度、对军事开支和贸易政策的要求,让一些欧洲国家感到不安。有人猜测,欧盟此举可能是受外部地缘政治影响,也可能是在中欧经贸摩擦背景下,试图通过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更灵活的表态,为谈判增加筹码。
当然,用联合国2758号决议的字面内容来论证台湾地位,是很有限的。该决议不仅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也明确否定了以“两个中国”为基础的方案。因此,从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角度看,台湾要在现行国际秩序中单独成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并不现实。
在外部压力方面,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军事现代化与周边演练,试图以实际行动增加对台海局势的震慑力。另一方面,美国、日本等国在涉台问题上也有自己的考量:有的政治人物立场更为强硬,可能会在某些时间点对台采取更明确的支持姿态。这种多方角力,使得台海问题不仅仅是军事问题,还牵扯到政治、经济、外交等多重因素。
要不要、何时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沉重的话题。历史与现实都表明,单靠武力可能在短期内取得军事效果,但随之而来的战后治理、国际制裁、经济后果等都非常难以承受。俄乌冲突的教训更让人看到,国际社会的反应和制裁可能带来深远影响。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和平解决仍然是优先选择;但如果和平的希望被完全扼杀,相关方面也表示不会放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权利。
总之,欧盟对2758号决议的表态激起了新的讨论:一方面是对既有国际规则与历史安排的坚持,另一方面是当前国际政治利益冲突和战略调整带来的现实考量。台海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它既有历史根源,又被现代大国博弈所影响,如何在短期效率与长期稳定之间找到平衡,仍是各方必须认真面对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