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里,曾出现过这样一位人物:他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重要功臣,参与对楚国的决定性战略决战,预言百年后汉帝国会在东都重现繁盛。他的名号伴随传奇传说流传后世,被称作“风水堪舆之神”,兼具预言与择地的超然能力。但如此伟大的人物,其真实姓名却始终笼罩在谜雾之中。
这位传奇的主人公便是樗里疾——秦帝国的宗室贵族,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的同母弟,血脉尊贵,出身显赫。身为王室成员,他并非生来就沉溺于荣华富贵的纨绔生活,而是自幼就显露出非凡的头脑与远大的志向,历练于军政之事,善于把握大局。
樗里疾虽然身居高位,却并非只在宫廷里谈天说地、嬉笑玩乐。他博学多识、心思敏捷、才华横溢,具备统筹全局的眼光与领导才能。可以说,他是商鞅变法之后,大秦能够屹立战国之巅、稳固长治久安的核心推手之一。这个判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历史事实支撑的。
我们之所以如此说,是有充分依据的。众所周知,商鞅的变法使秦国变得富强、军威日盛,但在其他战国诸侯国也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改革尝试,如申不害变法、吴起变法等,但多因内外挫折而不能持久,政令易位、制度崩解。唯有商鞅变法在秦国形成了制度性力量,跨越多代人持续贯彻,成为国家治理的根基。于是,樗里疾等一批秦国贵族和能臣,承担起延续、保全和发展变法精神的重任,成为变法精神走向制度化的关键人物。
樗里疾在秦惠文王时期初露锋芒。他口才出众,善于辩论,被秦人誉为“智囊”,担任军政和谋略的核心顾问,逐步掌握朝政要务。后来他进入军中,屡立战功,先后击败魏、赵等诸侯的军队,攻城略地,斩将夺旗,威震北方与中原。
公元前312年,秦楚之间爆发蓝田之战,楚国作为秦国的强大对手,兵力骁勇,战事规模空前。此战的胜负关乎两国的国运走向。樗里疾亲自统帅部队参战,击溃楚军,擒获楚军主将屈匄以下数十人,斩杀楚军精锐达八万之众,战果之大震动四方。战后,他再度出任要职,进驻周都,威逼山东诸国,形成对东部诸侯的强力威慑,直至秦昭襄王时代,他始终是秦国最关键的名臣之一。
关于樗里疾的传说颇多,其中最著名的一则是他临终前留下的预言:“我死后百年,我的坟旁会在某处崛起一座帝国的宫殿。”后来在他的坟旁果然建起了一座宫殿,即汉代的未央宫,这被后人视作对预言的巧合印证,因此樗里疾也被后世风水堪舆大师奉为“祖师”之一,成为地理与气运学问中的重要人物象征。
对于樗里疾的名字,世人亦有疑问。既然出身秦国宗室,若按常理应为嬴姓,但其实“樗里疾”是他的名字与封地的合体。樗里是他的封地名,位于今日陕西渭南一带;而他的真正姓氏则是嬴,名叫“疾”。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的功勋曾有高瞻远瞩的评述:“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这句话被后世广泛引用,成为评价他在秦国兴盛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的经典之语。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