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中的文化守护 成博新展讲述国宝西迁与高校入川往事
创始人
2025-10-03 07:34:58
0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九十余年前的中华大地,一场史无前例的迁徙正在朝西前行,保护国宝文物和珍贵文献向四川腹地转移。与此同时,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也在1937年以后陆续内迁,于川渝大地觅地办学,存续文脉。而成都博物馆新展的故事,就从这里讲起。

展览现场

9月3日,“岁月记忆:国宝西迁与高校入川”特展在成都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展览以全民族抗战时期文化内迁重要历史事件中的国宝南迁、高校内迁四川及文化名人汇聚巴蜀坚持抗战为切入点,以档案、图片、文物结合影像资料的形式,勾勒呈现四川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守护中华文化的生动点滴,以及人民群众接纳内迁同胞、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凝聚民众精神等的生动事迹。

“我们希望通过展览缅怀这段历史,追忆当年四川人民为存续中华文明文脉所作出的贡献。同时,我们更想强调中华民族的韧性,在任何苦难中都不会放弃文化的传承。”现场,成都博物馆策展团队成员朱寒冰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展览现场

一个世界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

讲述国宝西迁中的动人细节

一张张充满岁月痕迹的旧照片、一页页早已泛黄的纸质档案……如今,当人们走进成都博物馆三楼的特展展厅中,首先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个世界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避免国宝被掠夺,故宫博物院联合北平各文化机构撤离珍贵文物。“人在,文物在”,近两万箱珍宝穿越硝烟,跋涉万里,寄寓川渝十载,并于1947年东归南京。这是世界文物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行程最长的迁徙保护行动,逾百万件珍贵文物行经十余省,历经南迁、西迁、东归,无一遗失,创造了世界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

《宋四家小品册页》 成都博物馆 藏 1970—1980年代复制

“我们此次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国宝迁川’,展示了国宝南下西迁、栖身巴蜀两部分的内容。”朱寒冰介绍道,自1933年2月开始,这批文物先是南迁上海,复转南京,后因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又紧急分南、中、北三条路线西迁至巴蜀。其中北路、中路共计运输文物近17000箱,先大部暂存成都、重庆两地,后分别转存至峨眉及乐山安谷,南路转运文物80箱,先存于贵州安顺华严洞,后转迁巴县。

这一单元中,第一部分结合地图及多媒体生动再现了国宝迁徙的坎坷线路,以及南下西迁过程中的动人故事,包括文物数量、途经点、存放点,当时为保护文物各部门之间协调的公函等;第二部分则结合迁徙文物的实物与虚拟展示,讲述国宝与随行人员栖身巴蜀安居岷峨、播扬徙途的经过。同时,观众可以看到文物迁徙过程中的珍贵档案、图片及文物资料,还能见证守护文物的文博人、护送国宝的警卫部队与巴蜀人民相互扶持所结下的深厚情谊。

回望烽火中的学府

扎根巴蜀岁月反哺这片土地

随着展厅继续往前走去,在第二单元“高校入川”中,观众还能邂逅一段与教育相关的往事。“这一单元,讲述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这一非常重要的事件。”朱寒冰表示,七七事变后,战火蔓延到华北、华东、华中的广大国土,各地高校和文化、科研机构被迫内迁。1937年至1945年间,全国高校逾半数先后迁入四川办学,其中包括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学府。

同济大学感赠罗南陔木牌 1945年 宜宾市博物院藏

同时,伴随着学府西迁,九成以上的学术精英、文化名流、艺术大家亦迁居西南讲学授业。在那段动荡的岁月中,他们在战乱中秉持爱国热忱,坚守中华文明薪火,各领域的研究纷纷开花结果。“高校和学者们的到来,极大地促进四川本地教育文化的发展。同时,四川也热情接纳,并给予了他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可以看到,当时的大西南尤其是四川,对存续中华文明文脉和中国教育的持续与发展,作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

烽火岁月中,高校和学者在内迁期间,也带动了巴蜀教育体系的完善,及至抗战胜利,内迁高校虽大多复员离川,其文化传播与治学传统却深深滋养了这片土地,孕育出众多知名学府和人才。“在第三单元‘玉汝于成’中,我们也从不同方面探讨和展示了这些历史事件带来的作用和影响。”朱寒冰谈到,当时迁徙至西南各地的青年学子中不仅培育出青年英杰,还有在艰苦的环境中刻苦钻研、矢志以技术兴国的栋梁之材,他们之中涌现出100多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这是一场关乎文明存续的壮阔之举,更是一段川渝人民倾力守护文脉的深情往事。漫步展览中,凝视着展柜中定格了历史切面的展品,更能体会到那段岁月的艰苦卓绝。据介绍,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诚邀观众朋友们走进展厅,循着历史的足迹,见证烽火岁月里,巴山蜀水间,全国同胞共同守护中华文化的动人篇章。”

相关内容

原创 ...
众所周知,西楚霸王项羽素来被世人称作超凡之才,天赋异禀,力能扛鼎,...
2025-10-03 01:03:23
原创 ...
曹操麾下的悲剧猛将:典韦的命运隐喻 刺杀董卓未遂后,曹操并未就此...
2025-10-03 01:03:13
大清对太监做了什么,使得两...
太监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为特殊而又敏感的群体,他们的存在最初是为了...
2025-10-03 01:02:56
原创 ...
地球知识局 文字 | 那日苏 校对 | 朝乾 编辑 | 桐 美国战...
2025-10-03 01:02:54
原创 ...
1908年11月,历史的车轮在大清的宫墙内突然转得更急促。光绪帝与...
2025-10-03 01:02:54
刘备有没有宗亲势力,为何他...
刘备并非缺乏宗亲势力的支持,而是其宗族中的大多数成员并不赞同他起兵...
2025-10-03 01:02:28
斯大林曾有侵德之谋吗?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50周年时,德国修正派历史学家约·霍夫曼发表了《1...
2025-10-03 01:02:23
大明雄主朱元璋:因他创造两...
一、朱元璋——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帝王 究竟是时代造就英雄,...
2025-10-03 01:02:19
原创 ...
喜欢看清代宫廷剧的观众,对其中常常出现的各种王爷头衔一定不会陌生。...
2025-10-03 01:02:18

热门资讯

原创 4... "别惹我!我老公可不是一般人!" 2025年上海网友大师赛正在如火如荼的举行,台下更坐满了观看的...
原创 深... 慈禧太后:晚清权力巅峰背后的隐秘人生 作为咸丰帝的宠妃与同治帝的生母,慈禧太后堪称晚清最具影响力的...
【理响中国】坚持正确二战史观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维护正确二战史观一直是国际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
原创 原... 长城:秦始皇的千年战略抉择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之一,万里长城不仅是中国的象征,更是世...
原创 雅... 在遥远的古代,欧亚大陆上崛起了一个令人生畏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这个骁勇善战的民族以其强大的军事力...
原创 打... 吐蕃风云:论钦陵与唐蕃百年争霸史 提起吐蕃,你会联想到什么? 是巍峨壮丽的布达拉宫,见证着松赞...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浴血山河·... 济宁新闻网·更济宁讯(记者 付强 李婷 李凯 张沛)86年前,八路军115师在梁山南麓打响的一场歼灭...
孙立人后人,第二次观礼阅兵 程真 今天(9月3日),以台湾代表人士、著名抗战将领后人的身份,孙天平在北京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
阅兵式上有“错字”?真相来了! “孩子,我带你回家”“莫欺我中华无肝胆,母亲膝下百万兵”!9月3日晚,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
原创 1... 清朝疆域的形成与近代领土的丧失 在1842年,著名思想家魏源在其著作《圣武记》中详细记载了清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