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风云:论钦陵与唐蕃百年争霸史
提起吐蕃,你会联想到什么?
是巍峨壮丽的布达拉宫,见证着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传奇爱情?还是金城公主与尺带丹朱延续的“甥舅之盟”,书写着唐蕃之间的复杂羁绊?
在长达两百年的唐蕃关系中,战争与和平交织,爱恨情仇纠缠。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昔日的战鼓与号角声也湮没在时光长河中,唯有那些名垂青史的风云人物,仍在历史的书页间熠熠生辉。
作为当时唯一能与大唐帝国分庭抗礼的强大政权,吐蕃的野心从未熄灭。从禄东赞谋划河西的宏图伟略,到达扎路恭率军攻入长安的奇耻大辱,吐蕃始终在与大唐的较量中展现其勃勃雄心。
在这段争霸的岁月里,唐蕃双方名将辈出,英雄无数。而在吐蕃的军事史上,论钦陵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将星。
倒在论钦陵铁骑之下的唐朝名将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威震天下的传奇人物,如“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统帅大军的李敬玄、威名赫赫的王孝杰。正是这三位名将的惨败,成就了论钦陵的不朽威名——大非川之战、青海之战、塑罗汉山之战,三场战役让吐蕃的军威达到顶峰。
论钦陵用数十万唐军的尸骨铺就了自己的权力之路,然而成也大唐,败也大唐。武则天的离间之计,为年轻的吐蕃赞普提供了铲除权臣的利刃。
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名将,最终落得孤身自尽的凄凉结局。更令人唏嘘的是,他的家族与后代大多归降唐朝,曾经的吐蕃权贵转身为敌国建功立业,历史的讽刺莫过于此。
论钦陵的崛起:噶尔氏的权柄之路
论钦陵,吐蕃名为噶尔钦陵赞卓,汉史记载其名为论钦陵或起政。他出身于吐蕃望族噶尔氏,是著名政治家禄东赞(噶尔东赞域松)的次子。
噶尔氏家族的专权始于论钦陵的父亲禄东赞。松赞干布去世后,其子芒论芒赞年幼,禄东赞出任“大论”(宰相),辅佐赞普治理国政,开启了噶尔氏家族掌控吐蕃朝政长达半个世纪的辉煌时代。
松赞干布时期,唐蕃和亲,吐蕃名义上尊奉唐朝为上国,实则从未放弃扩张的企图。这种表面恭顺、暗藏野心的策略,最终让傲慢的唐帝国付出了沉重代价。
从禄东赞开始,吐蕃便觊觎青海地区,企图向西控制安西及葱岭以西,向东染指河西走廊乃至更广阔的唐土。为麻痹唐朝,吐蕃采取逐步蚕食的策略,首先对唐蕃之间的缓冲国吐谷浑下手。
论钦陵的首次亮相,正是在吐谷浑之战中。《资治通鉴》记载:“显庆五年(660年),吐蕃禄东赞遣子起政将兵击吐谷浑。”这里的“起政”正是论钦陵。
公元667年,禄东赞病逝,年轻的赞普无力撼动噶尔氏的势力,只得任命禄东赞长子噶尔赞聂顿布为新任大论,噶尔氏的专权地位进一步巩固。
随着家族势力的膨胀,噶尔氏不再满足于原有的唐蕃关系,在吞并吐谷浑后,开始将触角伸向唐朝的疆域。而正是在这一时期,论钦陵的军事才华开始大放异彩。
大非川之战:薛仁贵的滑铁卢
吐蕃吞并吐谷浑后,唐蕃之间的缓冲地带消失,冲突不可避免。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四月,两国长达两百年的对抗正式拉开序幕。
论钦陵率军攻陷西域十八州,包括龟兹、焉耆、疏勒、于阗等安西四镇,切断了唐朝与葱岭以西的联系,震惊唐廷。
吐谷浑的覆灭、河湟谷地的重兵压境、安西的失守,使河西走廊岌岌可危。这是唐高宗即位以来的重大挫败,朝廷决定反击。
“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这些典故均出自唐朝名将薛仁贵。然而,这位传奇将领的辉煌生涯,却在与论钦陵的对决中遭遇了耻辱的失败。
公元670年,唐高宗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军五万护送吐谷浑王复国,并遏制吐蕃的扩张。
八月,唐军抵达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切吉草原)。薛仁贵计划突袭乌海,命郭待封留守大非川保护辎重。然而,郭待封听闻薛仁贵初战告捷后,竟擅自率两万兵马押运辎重抢功。
论钦陵早已侦知唐军动向,趁唐军将帅不和之机,以二十万大军围歼郭待封。郭待封大败,丢弃辎重逃回。薛仁贵被迫退守大非川,最终在论钦陵四十万大军的围攻下惨败,只得议和撤军。此战之后,薛仁贵被贬为平民,而论钦陵则一战成名,威震西域。
青海之战:李敬玄的溃败与黑齿常之的力挽狂澜
大非川之战后,吐蕃的势力达到空前鼎盛,疆域东接凉、松、茂、嶲等州,南至婆罗门,西控安西四镇,北抵突厥,成为汉魏以来最强大的西戎政权。
唐仪凤三年(678年),唐廷任命李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军征讨吐蕃。此时,论钦陵凭借战功巩固了家族权势,其兄噶尔赞聂顿布也稳坐大论之位。
面对唐军的进攻,论钦陵早有准备。九月,李敬玄与工部尚书刘审礼率十八万大军进抵青海湖,遭遇论钦陵的主力。唐军大败,刘审礼被俘,后死于吐蕃。
李敬玄退守承风岭,筑寨固守。论钦陵居高临下围攻,唐军危在旦夕。关键时刻,猛将黑齿常之率五百精兵夜袭吐蕃大营,迫使论钦陵退兵,唐军才得以脱险。此战还意外俘获了论钦陵之子禄赞,他成为噶尔氏家族中最早归降唐朝的成员。
战后,唐廷派娄师德出使吐蕃议和,双方在赤岭会盟,约定互不侵犯。然而,论钦陵并未停止对唐朝边境的骚扰,唐军疲于应对,无力组织大规模反击。
塑罗汉山之战:王孝杰的复仇与论钦陵的末路
武则天执政后,唐(武周)对吐蕃的应对更加主动。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任命王孝杰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收复安西四镇。王孝杰曾于青海之战中被俘,因相貌酷似吐蕃赞普之父而免死归唐。
公元692年十月,王孝杰大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重设安西都护府。然而,论钦陵并未放弃,于天册万岁元年(695年)侵扰临洮。武则天命王孝杰与娄师德率军征讨。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双方在洮州塑罗汉山展开决战。此役异常惨烈,唐军大败,吐蕃人将战场命名为“虎山唐人坟”,以纪念这场血腥胜利。
论钦陵的陨落:权谋与背叛
长期征战让论钦陵远离权力中心,年轻的赞普墀都松趁机铲除噶尔氏势力。公元695年,论钦陵之弟勃论赞刃因丢失西域被诛杀。圣历二年(699年),赞普以狩猎为名,突袭论钦陵驻地,捕杀其党羽两千余人。
论钦陵兄弟举兵反抗,但军队溃散,一代名将被迫自尽。其弟赞婆与子论弓仁先后降唐,被武则天封王拜将,成为唐朝抵御吐蕃的重要力量。
结语
千年烽烟散尽,昔日的仇敌如今已融为一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和平与团结,才是永恒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