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看看古代新生开学那点儿事
创始人
2025-10-02 22:05:14
0

每年的九月往往是学生开学的日子,“开学季”便成为这一时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经过高考的洗礼后,一批新生开始步入大学,开始了他们新的人生征程。让我们看看古代的学生是如何开学的。

我们今天将不同年龄的学生划分为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的等级。那么在中国古代有这种区分吗?其实中国古代只有小学和大学,而没有中学这一区分。

话说回来,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

汉代 汉画像石 官学授课场景

古代以农业为主,开学也要跟上务农的节奏。等到庄稼都没得可收了,才开学。《北齐书·李铉传》中便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所以古代流行冬季开学。

如汉代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汉代小学入学时间多在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以及十一月砚冰冻时。这些时间往往是农闲时间,因为在农忙的时候,农业就是天大的事情,学生要帮着家里干农活,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当然,具体的开学日期还是跟学期的长短有着紧密的联系,短则三个月,长则一年。比如在明代,学生在腊月上学,会一直持续到次年三月。

宋·刘松年《孔子圣迹图·杏坛礼乐》

20岁读小学?13岁上大学?

大龄入学,是古代的主流。现在孩子上小学一般是6-7岁。古代要晚很多,大概在8-15岁之间。好多名人都是8岁入学的,如东汉的哲学家王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

一直到明清时期,这种“大龄入学”传统都未改变。《嘉靖太平县志》记载,明代太平县“令民间子冀盼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皆入社学”。加上当时的小学一般是七年制或者八年制的,所以20岁小学还没毕业是很正常的事情。

古代没有“初中”,小学读完就直接升大学,所以没有“小升初”,只有“小升大”的说法。这里的大学指的是“太学”“国子监”一类的高等学府。

明·仇英《村童闹学图》

在宋朝,宋徽宗推出了“三舍法”,类似于现代学校设立的“快慢班”。班级分“外舍”“内舍” “上舍”三种:新生入学皆分在外舍,考试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考得好的,升入上舍。

在“三舍法”推行了一段时间后,宋徽宗发现把学生分三六九等,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此善良感性的皇帝就把这一制度废除了。

所以在小学,智商高的学生可以被分到好的班级,能早点毕业。那么,13岁就上大学也并不稀奇了。

用十条肉干儿交学费?

古代,虽然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学费还是普通家庭能承担得起的。

春秋战国之前,基本上是公办学校免费,私立学校看情况收费。秦朝还为贫苦人家提供资助,也就是现代也在实行的“贷学金”政策。

春秋开创了“上学要交学费”的新时代,但这里的学费不是钱,可以是肉、也可以是酒。《礼记》记载:“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这里的“乘壶酒”是“四壶酒”;“束脩”则是十条绑在一起的肉干儿,学生入学时可以向老师交这样的“学费”。

到了宋朝,学费食宿费全免。这可是一个超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时代啊。

不仅如此,国家和省政府举办的“重点学校”还对学生进行补助,如太学每月每个学子还能领到一些零用钱,“孤寒士子”在校外没有房住的,政府提供免费住宿和吃饭。对于确实贫穷读不起书的家庭,宋朝建立了“不能养、育者,(政府)给钱养之”的制度。

宋·刘松年 《秋窗读书图》(局部)

因此,宋朝算是中国古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朝代了。

入学配置升级了吗?

古代对仪容很重视。学生这个群体在当时也有自己的“校服”——青衿。如果说当下的中学生校服主要作用是防攀比,防早恋,那古代的校服则主要是为了“正衣冠”,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对知识的尊敬。

《新唐书·礼乐志九》记载:“先置之官就门外位,学生俱青衿服,入就位。”据说每朝皇帝还会根据自己的审美重新设计专属这一个朝代的校服。

现代人复原的青衿,穿上后仪表堂堂

身上拾掇完了,就要开始收拾书包了。由于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现代的小学生都开始拖着拉杆箱上学了。相比之下,古代的“书包”就简陋得多。“包袱”最常见,一块布把书一裹,往肩上一扛就能上学了。

除了装书,上学还要带笔墨纸砚,于是,包袱又升级为了“褡裢”,可以分开存放学习用具。古装电视剧里常常就能见到。

书如果再多,或者上京赶考,“褡裢”也有不够用的时候,这时候,就要用到行李箱——“箧笥”,用来装更多贵重的书。

当然,要是家里有钱,雇个书童,就更好了。

明 佚名 鞍马秋风图,该画描绘了书童随学子骑马出行的场景

仔细想想,其实古人上个学也不容易。没有电脑,没有ipad,甚至没有方便携带的钢笔水笔,笔墨纸砚都得自己背着。为了拜师求学往往要“负笈甚重”,跋山涉水,披星戴月。相比,现代的学生们还是幸福的:不需要考虑路程远近、也不必担心文具是否够用,只需有“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专注可以了。

每年的九月往往是学生开学的日子,“开学季”便成为这一时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经过高考的洗礼后,一批新生开始步入大学,开始了他们新的人生征程。

相关内容

原创 ...
看过那些热播的古装历史剧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开国之君在天下...
2025-10-02 05:05:16
原创 ...
岳家军在历史上的强大,凭借其赫赫战绩以及敌人的评价,早已为世人所熟...
2025-10-02 05:04:40
原创 ...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武艺超群的名将层出不穷。蜀汉阵营中,关羽、张飞、...
2025-10-02 05:04:18
原创 ...
四野大军南下 1949年4月初,刚刚从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改编而来的第...
2025-10-02 05:04:10
原创 ...
在封建社会,皇帝的妃嫔们去世之后,若能与皇帝合葬,那便被视为至高无...
2025-10-02 05:03:50
原创 ...
蜀汉后期,诸葛亮在北伐的过程中,最大的对手就是曹魏的权臣司马懿。历...
2025-10-02 05:03:47
原创 ...
说起“五虎上将”,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三国时期刘备阵营的五位名将...
2025-10-02 05:03:27
原创 ...
至正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367年,正是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的前一年...
2025-10-02 05:03:20
原创 ...
朱元璋在登基之后,曾深情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的艰辛。他在父母去世之际,...
2025-10-02 05:03:01

热门资讯

从化区统一战线凝聚港澳台侨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的办赛理念,从化区...
原创 跑... 大部分跑者在这条看似简单的跑道上,却常常迷失方向,未能真正领略到跑步的真谛。 他们也许带着完美的初心...
日本当年递交的投降书都写了什么 《日本投降书》中文翻译全文 以下是《日本投降书》的中文翻译全文:大日本帝国政府及大日本帝国大本营关于...
巴黎一纸和约,一个新生国家的诞... ♢9月3日历史大事记 ♦ 中国历史上的今天 1.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日本代表在...
原创 康...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朝礼部尚书顾八代在家中离世。这位曾经位高权重、叱咤朝堂的重臣,最终却...
原创 他... 在历史的长河里,老师并非只是传授知识、笔下生花的人物。他们的职责往往关乎王朝的存续,尤其是当对象是皇...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国际传播学... 经济日报北京8月31日讯(记者童云斐)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传播学术...
原创 神... 要说聪明人,中国历史上不乏“神机妙算”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仅胸藏韬略,善于布局天下,还常常展现出近乎预...
一名吉安籍英烈载入第四批著名抗... 退役军人事务部 近日公布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一名吉安永新籍英烈载入名录 洪大平 (19...
玩了一年,这款三国SLG凭啥让... 玩了一年,这款三国SLG凭啥让老玩家欲罢不能? 朋友们,很多人玩SLG游戏时,常常会被复杂的规则、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