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学变神学:古人赋予诸葛亮的好评与差评
创始人
2025-10-02 18:33:40
0

在歪谋邪论满天飞的时代,某位网红教授因dis诸葛亮而遭小报告。随着他被武侯祠取消原定活动,“历史同人粉”的舆论威力也跟着凸显出来。

正如武侯祠不是一天建成的,诸葛亮的地位也不是开局就自带的。其在历史上的风评好坏,其实与王朝的境遇有着极大关系。

毁誉相参(三国至西晋

早期对诸葛亮的贬损主要是立场问题

作为三国时代的风雨人物,诸葛亮生前就因才能出众而广受好评。即便有所微词,多数还停留在功过得失的理性范畴。唯独曹睿司马懿,对这位鞠躬尽瘁的权臣恶语相向

其中,曹睿基于立场问题,称诸葛亮弃父母之国、阿残贼之党、神人被毒、恶积身灭。外慕立孤之名,而内贪专擅之实!

至于司马懿则是出于同行相轻,贬低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西晋对诸葛亮的态度比较中肯

西晋统一天下后,对诸葛亮采取理中客模式。既要对其保持认可,彰显自己对蜀汉法统的继承与包容。同时,又会担心过度抹黑将殃及司马懿本人评价。只能经常释放一些黑料,显得魏晋阵营总比蜀汉方面高明一些。

因此,我们可以在陈寿的《三国志》中,看到相互矛盾的功过评定。诸葛亮一面被比作管仲萧何式贤人,另一面又是屡战屡败、空耗国力。这样比较符合晋朝的官方口径,相对延续三国时期的客观状态。

西晋对诸葛亮的态度充满各类政治小心思

良臣与边夷(东晋南北朝)

退守南方后

东晋对诸葛亮的态度日益改善

随着永嘉之乱爆发,世人对诸葛亮的态度发生翻转。例如失去半壁江山的东晋,以及继承其法统的南朝,纷纷把自己代入蜀汉剧本,开始同情乃至吹捧起孔明丞相。于是:

方舆胜览》载其被追封武兴王

晋阳秋》贡献了星落五丈原的奇观。

《异苑》将诸葛亮同蜀郡火井之盛衰的异象联系。

搜神记》将八卦阵神化,成为《三国志》等游戏中石兵八阵的原型。

晋书》《汉晋春秋》,都记录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轶事。

此外,两晋和南朝的统治都相当腐败。相比之下,诸葛亮虽用《蜀科》行严刑峻法,但执行起来比较公允,而且本人形象非常清廉。这就升格为某种符号,让不满现状的人产生怀念情绪。

东晋南朝之人甚至希望诸葛亮能向天再借五百年

根据南朝梁殷芸的《小说》叙述,桓温征讨蜀地时,遇见一位做过诸葛亮时代小吏的百岁长者。此人竟自信满满的宣称: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正不见其比。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消灭西晋的匈奴人刘渊,标榜祖先那点微薄的汉室血脉。不仅用孝愍帝的名号称呼汉献帝刘协,还宣布自己是蜀汉接班人。这也是最早认可蜀汉为正统的势力,必将会影响日后的诸葛亮风评。

一段时间内南北双方都在拔高诸葛亮形象

除政治化宣传,道教也是推动诸葛亮神话的主要推手。这或许是因为他出身琅琊,与道教的大佬于吉、信奉道教的王氏家族是老乡。而且执政时期,蜀地就是五斗米道的铁盘。

于是,昔日丞相被吸收为道教神祇。如《刀剑录》就编造出诸葛亮在黔中“拔刀刺山没刃,不拔而去”的石中剑神话。不知不觉中,将他还原成孔子般天生怪力的山东大汉!

在道教徒看来诸葛亮是一个天生神力的山东大汉

与之对立,源于鲜卑的北朝,反而自认是魏晋的正统接班人。如崔浩就贬损诸葛亮:

守穷崎岖之地,僭号边夷之间,此策之下者。可以赵佗为偶,而以管、萧之亚匹,不亦过乎!弗量势力,严威切法,控勒蜀人,欲以边夷之众,抗衡上国!

总之,责怪他是一个搞高压割据、妄图与朝廷作对的蛮夷。

北朝对诸葛亮的态度非常不友好

讽刺的是,南朝权臣很少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倒是热衷于内贪专擅。他们把自己代入蜀汉和诸葛亮的做法,结果就是收获遭北方平定结局。

至于崔浩,属于是经常编造奇谈怪论的惯犯。不仅恶毒抹黑蜀汉,还鼓动君主搞灭佛运动。最后居然在写书时揶揄北朝的蛮族出生,从而喜提五族遭株连,整个家族亦在日后的安史之乱中受到沉重打击。

崔浩因过于放肆惨遭北朝皇帝诛杀

拔高为主+批评为辅(隋唐北宋

隋唐基于现实需要 对诸葛亮整体上持褒义态度

此后,隋唐虽是继承北朝法统,但为大一统考虑,依然承接南朝的拔高诸葛亮传统。直至天下趋于安定,才允许少量批评诸葛亮的不同声音。这种局面将一直持续到北宋。

正因如此,司马光欧阳修等典型士大夫,都将曹魏尊为正统。他们抨击陈寿竟会将三国并列,没有独尊曹魏的底线意识。但作品均没有过分贬损诸葛亮,体现出相当克制与风度。

苏轼为代表的南方文人对诸葛亮侵占刘璋的巴蜀颇有微词

倒是蜀地出身的苏轼,将仁义归为周制,诈力归为秦制: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他称诸葛亮以忠信仁义对抗曹魏的奸威。只是因为像曹魏一般夺取刘璋的蜀地,以至于由得道多助变成失道寡助。而且不懂得奸诈到底,未能离间曹丕曹植,让两人像袁氏兄弟那样自相残杀,失去效仿商汤周武乘敌之危的良机。

宋朝士大夫日趋阴柔不免嘲讽前人都不如自己懂计谋

与此同时,神化诸葛亮的情况还在加剧。《黄帝阴符经集注》、《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等唐宋道教典籍,都为诸葛亮增添怪力乱神元素。宋真宗甚至钦定,将孔明的八阵与黄帝的十八阵联系在一起。

南宋时期,偏安朝廷已在神化诸葛亮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比如加封各类武将为神的频次较北宋更甚,其中就包括诸葛亮。民间段子更是层出不穷,可谓是紧跟潮流的进步体现。

巨大的国防压力让宋人不放过任何机会来彰显自己武力

多智而近妖(元明清)

元朝文人热衷于创作各类奇幻剧本

蒙元时期,很多读书人科举无门,纷纷加入说书创作大军。许多今人耳熟能详的桥段,如草船借箭借东风与空城计,都是在这个时代被编写和流传起来。

其中的集大成者,莫过于《三国志平话》。诸葛亮开局就被设定为小仙,具备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与挥剑成河等技能。即便死后还能显灵, 让神人传书吓退司马懿。

《三国志平话》是奠定诸葛亮神话地位的重要文献

当然,最揪心的情节还要属“七擒七纵”。历史上忠于蜀汉的吕凯,祖上可能就南越蛮夷,到剧中却成为替刘璋报仇的川官。第一回投降蜀汉的原因,居然是全家被诸葛亮绑票威胁。同样出身蛮夷的王平,也被黑化为刘璋系遗老川将,直接被蜀军斩杀。

其他魔幻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江水炎热不能进,诸葛亮一弹琴就自动冷却,天上六月飞雪伴奏。

2孟获生病,诸葛亮给药酒治好。

3孟获占据高地撒毒药发动化学攻击。诸葛亮用魔法打败科学,披头跣足、持剑祭风,使得风向逆转熏倒蛮兵。

4孟获驱虎豹来战,诸葛亮大喝一声就放倒蛮兵千人。接着手持剑盾、后立蛮牌,将虎豹吓退。

5诸葛亮造出风火轮,让孟获惊呼“诸葛非人也,乃天神也”!

故事结尾处,作者又石破天惊地采信刘渊说辞,将匈奴人设定为蜀汉遗孤。其逃出后再造大汉,杀晋怀帝刘禅庙,堪称标准的强行大团圆。

刘渊被强行设定为再造大汉的伟人

当然,这一轮骚操背后的心态值得谅解。大夫自两宋起就生活不如意,屡遭辽金夏元的轮番围殴。只能将要赢的心理投射到诸葛亮上,找回正统大胜蛮夷的自信。哪怕在北方邻居看来,他们更像是崔浩口中的“边夷”。

直至明初,罗贯中以《三国志平话》等前代作品基础,创作出大名鼎鼎的《三国演义》,让“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人设彻底定型。

七擒孟获设定更像是影射元末明初的土匪绑票

实际上,罗贯中已经删去前代作品的大量怪力乱神元素。只是保留群众喜闻乐见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情节,将“死诸葛走生仲达”改回《晋书》《汉晋春秋》中的情形。总体上可称之为“戏说不是胡说”。

这或许与他曾追随张士诚的经历不无关系。这段过往不仅丰富军事与历史知识,也让他把对前任主公的怀念寄,寄托于“尊刘抑曹”的笔法。刘备的仁德、刘禅的不思进取,实际上都是张士诚坐镇苏州时的特质。

张士诚的地盘有相当部分与东吴核心重叠

诚然,张士诚的地盘有相当部分与东吴重叠。但罗贯中笔下没少江东政权,分别是孙权周瑜的战绩挪到诸葛亮头上。可见到他所处的时代,文人心中的正统意识已凌驾于地域。

只是回到创作层面,各类元朝文人的脑洞依旧被明朝所继承。比如小说《续三国演义》,就采纳《三国志平话》设定,以刘渊为主角扩充同人作品。不仅给他的手下安排成蜀汉将相后代,还在叙事风格上更接近戏说。彼时,封建专制到达历史顶峰,无论明清都对外儒内法的诸葛亮持欣赏倾向。特别是在清朝,诸葛亮同时受文武二庙香火。放眼整个中国历史,都是相当炸裂的特殊存在。

罗贯中已经是最不神话诸葛亮的小说作者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风评好坏,完全取决于当事人本身的输赢。每当王朝占据上风,就会偏向于降低诸葛亮评价,而居于下风时则反向操作。

历史可能确实由胜利者书写,但失败者并非没有翻盘机会。死诸葛不一定真能吓跑活仲达,但不在人世的孔明依然有成为神仙的机会......

相关内容

原创 ...
看过那些热播的古装历史剧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开国之君在天下...
2025-10-02 05:05:16
原创 ...
岳家军在历史上的强大,凭借其赫赫战绩以及敌人的评价,早已为世人所熟...
2025-10-02 05:04:40
原创 ...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武艺超群的名将层出不穷。蜀汉阵营中,关羽、张飞、...
2025-10-02 05:04:18
原创 ...
四野大军南下 1949年4月初,刚刚从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改编而来的第...
2025-10-02 05:04:10
原创 ...
在封建社会,皇帝的妃嫔们去世之后,若能与皇帝合葬,那便被视为至高无...
2025-10-02 05:03:50
原创 ...
蜀汉后期,诸葛亮在北伐的过程中,最大的对手就是曹魏的权臣司马懿。历...
2025-10-02 05:03:47
原创 ...
说起“五虎上将”,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三国时期刘备阵营的五位名将...
2025-10-02 05:03:27
原创 ...
至正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367年,正是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的前一年...
2025-10-02 05:03:20
原创 ...
朱元璋在登基之后,曾深情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的艰辛。他在父母去世之际,...
2025-10-02 05:03:01

热门资讯

原创 2... 2025赛季的F1新加坡大奖赛即将展开激烈的角逐。比赛定于北京时间的10月3日举行,新加坡大奖赛的练...
尹弘率在职省领导参观《赣鄱亮剑... 尹弘率在职省领导参观《赣鄱亮剑——江西人民抗战史迹展》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叶建春宋...
中外嘉宾共话“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30日...
原创 晚...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皇城之中弥漫着病危的紧迫气息。光绪帝卧于龙榻之间,慈禧太后召集宫中王公大臣进...
原创 原... 在清朝的历史中,有许多传奇人物和波澜壮阔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历史人物,虽在当时地位不高,却在清朝历史上...
刘备统一三国的最大阻碍,不是孙... 陈老师的三国趣谈第109讲,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的是“得陇望蜀”这个成语,它...
非洲各界: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之际,多位非洲官员和学者表示,中国在世界反...
原创 宋... 后周世宗柴荣病逝后,不到半年时间,赵匡胤就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发动了著名的陈桥兵变,逼迫年幼的后周恭帝...
原创 原... 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大多出身于行伍,凭借沙场厮杀与...
走进红色地标九口堰 | 烈士孙...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