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使馆区事件
1927年4月6日,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张作霖在指使下,京师警察厅派遣了超过300名警察,突袭了位于东交民巷的苏联大使馆区域。这次袭击的目标是苏联大使馆中的军营,结果包括中共创始人李大钊在内的20多名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被捕。此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期,李大钊不仅是北方国民党的主要领导者,也是中共北方区委的书记,领导着黄河以北地区国共两党的工农运动。李大钊还积极筹备北伐军的到来,为此做了大量的政治和军事部署。
李大钊与北洋政府的对抗
李大钊的活动一直遭到北洋政府的密切关注和通缉。北洋政府指责他通过共产主义的名义组织群众,制造社会动荡。他曾多次带领数百名暴徒闯入政府机构,甚至在国民党内和共产党内散布反对政府的言论。北洋政府的通缉令写道:“近年以来,李大钊等人假借共产学说,聚集群众,屡次制造事端。今天,李大钊以共产党执行委员会的名义,散发传单,领导暴徒攻击政府,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安全,实在是目无法纪,应立即依法严惩。”
尽管处于高度危险之中,李大钊并未选择撤离北京。事实上,国民党许多重要人物如李石曾和顾孟余已在此时逃离,而李大钊却选择留下来,继续领导北方的革命工作。他搬进了苏联大使馆的西院,这里是一个旧兵营,用来暂时隐蔽。但在大使馆内,他并没有得到多少休息,而是依旧日夜劳累,撰写文件、印刷宣传品,继续推动革命事业。
法国与日本的背叛
由于李大钊频繁接见来访的群众和组织成员,这一情况很快引起了临近的法国和日本大使馆的注意。他们将这一信息通报给了北洋政府的首脑张作霖。张作霖随即派遣密探进行深入调查,很快就从李大钊的学生李渤海处得知,李大钊就藏匿在苏联大使馆内,并继续从事策划和传播革命的工作。李渤海在经过严酷的刑讯后供出:李大钊的活动不仅是政治运动,还包括颠覆北洋政府的军事情报工作。
得知李大钊就在身边,张作霖感到异常兴奋,他认为可以很快将这个“共党巨魁”绳之以法。然而,李大钊的身后有苏联大使馆的庇护,直接闯入使馆将会触犯国际法,甚至可能引发外国武力的干预。尽管如此,张作霖并未因此止步,因为欧美列强的支持让他有了更大的胆量。苏联的社会主义立场一直被西方国家视为威胁,而李大钊的行动正是法国和日本提供的信息支持的结果。
没有治外法权的庇护
在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时,欧美列强为张作霖提供了解决之道。他们提醒张作霖,根据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际协议,苏联已宣布废除包括《辛丑条约》在内的对华不平等条约,这意味着苏联大使馆的治外法权不再有效。正因如此,张作霖可以公然闯入大使馆抓捕李大钊。
有了国际支持,张作霖开始行动。他不仅命令军队进入使馆抓人,还设立了由总司令部军法处、京畿卫戍总司令部等单位组成的联合法庭,以“法律”的名义进行审判。此审判在秘密进行,旁人无法旁听,审判结果几乎可以预见——李大钊等人将毫无幸免。
李大钊的英勇牺牲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与其他20名革命烈士一起,遭到了秘密审判和执行死刑。他们被判处绞刑,并在司法部街的看守所外执行。整个过程持续了三个小时,21名烈士一一牺牲,李大钊的英勇牺牲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中永载史册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