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民间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被公认为天下第一猛将。然而细细回顾演义中的描写,吕布真正以一敌一斩杀的对手仅有方悦、穆顺二人,相比之下,他的战绩似乎逊色于其他名将。比如关羽曾在白马之战中斩颜良、诛文丑,声名大噪;赵云在长坂坡力挑河北名将高览;黄忠则在定军山力斩夏侯渊,奠定晚年的威望。由此看来,吕布的斩将纪录并不出众,但为何他却能稳坐“天下第一”的宝座?答案就在于武力标准的不同。单挑斩将只是衡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吕布往往成为各方合力围攻的对象,这一点放眼整个三国,几乎无人能与之相比。
比如说汜水关之战,华雄仗着武艺高强,几合之间便斩杀潘凤,十八路诸侯群雄束手无策。然而,关羽仅凭一己之力,便在单挑中斩下华雄首级。再看颜良,他初登场便连斩魏续、宋宪,令曹营众将人人胆寒。但即便如此,曹操依然遵循武将之间的“不成文规矩”,只派关羽单挑颜良,而非群起而攻之。可等到濮阳之战时,面对吕布,曹操却改变了做法,不惜同时派出六员大将联手围攻。这种“破例”恰恰说明,吕布的武勇并非常人所能抗衡,他并不是普通的敌手,而是需要群力才可压制的存在。换句话说,吕布是唯一能让对手放弃规则的武将。
再举例,纪灵深知自己不是关羽的对手,但在交手时依旧坚持单挑,即使喊话“少歇”,也未曾叫其他人出手相助,最终反被张飞一矛刺死。孙策亦是如此,明明麾下虎将如云,却偏偏要与太史慈亲自肉搏,甚至从骑战打到步战,才算罢休。这些场景都表明,当时的武将普遍讲求武德,遵守规则。关公长沙之战也是如此,明知关羽凶猛,韩玄却只派杨龄、黄忠依次出战,不让魏延插手。由此可见,在演义中,能被群攻的只有吕布一人,这正是他特殊之处。任何单将对上吕布几乎都不占上风,与他交手而能生还的武将,往往也因此成名。三英战吕布、曹营六将合围吕布,都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当然,吕布的强敌中也不乏狠角色。张飞两度与吕布打成平手,尤其在小沛城下,两人大战百余回合仍难分胜负,堪称难得的壮举。然而,纵使张飞勇猛,他也未曾享受过“六将围攻”的待遇,更别提其他武将了。反观关羽土山之战,他虽遭遇徐晃、许褚联手,再加弓弩伏兵夹击,但那是一场混战,而非纯粹的武力压制,性质上与吕布被群攻有天壤之别。同理,文鸯在营中突击百员魏将,赵云在长坂坡连斩曹军数十将,这类战绩水分较大,不算真正的斗将之功。
综上所述,吕布虽然为人薄情寡义,品行多有不端,但他的武力确实独一无二。正因如此,他才会屡屡成为群攻的对象。其他武将即便实力强劲,也大多是旗鼓相当的较量,很少有人值得用车轮战来对付。唯独吕布,被“三英合战”与“六将围攻”这样的传奇战例衬托得愈发突出。他就像是三国战场的试金石,能与之交锋而不死,便足以证明自己的名将身份。因此,吕布武力第一的地位,虽带有一些戏剧化的色彩,但实至名归,几乎无人能够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