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开国将帅众多,但从未败过的常胜将军却极为罕见。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即使是最为能征善战的将领,要在长达数十年的军事生涯中全身而退,也绝非易事。“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句老话足以说明,天下没有不败的常胜将军。
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到:“我们不能要求事实上的常胜将军,这种人自古以来就极为稀少。”回顾我军几千年的历史,的确,能够做到百战百胜的将领寥寥无几。比如,战国时期的吴起,他曾代表鲁、魏、楚等国出征,打了超过百场战役,且没有一场败仗。特别是在魏国时期,他在72场战斗中取得了64胜8平的辉煌成绩,胜率高达惊人的89%。
除了吴起,历史上还有许多著名的“常胜将军”,如白起、王翦、卫青、霍去病、李靖、李勣、岳飞等。然而,即使是这些赫赫有名的将军,他们的战斗生涯中也并非没有失败过。
以唐代的薛仁贵为例,这位名将征战四方,斩敌无数,但在大非川一役中,他却损失了10万兵马。而明朝的朱元璋得力大将徐达,虽曾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但在岭北被王保保设伏,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惨败。同样,我军的“五虎将”之一彭总,也曾经历过数次失败。
彭总在自述中提到过他的一生“四大败仗”,其中包括强攻赣州、强攻关家垴、西府陇东战役,以及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徐帅也有几次败仗,像恶战七里坪、决战百丈关、兵败河西走廊等。刘伯承、林总和粟裕虽然被誉为“常胜将军”,但也并非没有失败的经历。林总的败仗包括红军时期在大余遭遇赣军李文彬旅的突袭,导致朱老总的新婚妻子伍若兰被俘并牺牲;在四平保卫战和四平攻坚战中,他也曾被敌军打败。刘帅在解放战争初期,也曾遭遇单挑“五大主力”中的整11师和第5军失败,汲县攻坚和安阳攻坚的战斗也未能取得胜利。
至于“战神”粟裕,他的败仗则包括两淮之战、南麻攻坚、临朐攻坚等。虽然他们的失败有时无法避免,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中国军事历史中的辉煌地位。
那么,究竟有哪几位开国将领一生未尝败绩呢?
其中第一位便是从鄂豫皖到陕北,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的韩先楚。他出生在湖北红安的“将军县”,年少时曾做过篾匠。17岁参加黄麻起义,加入了游击队。虽然在红25军长征时他只是一个营长,但他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很快得到了晋升。抗战时期,韩先楚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在东北战场上,他以一场接一场的胜利,逐步在战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第二位不败的将军是饶子健,湖南浏阳人。饶子健18岁便加入游击队,21岁成为红军的一员。因其英勇善战,饶子健逐步从战士晋升为师参谋长。在西征河西走廊时,他凭借高超的指挥能力,成功带领部队躲避敌军包围。抗战时期,饶子健在华中独当一面,战斗600余次,连战连捷。解放战争时期,他也是一个从未遭遇败绩的将领。
第三位不败将军是文击,他原名刘树堂,来自河北霸县。文击19岁加入八路军,在抗战期间,他凭借出色的炮兵技能,为抗日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解放战争中,文击成为东北战场上不可忽视的炮兵指挥官,尤其在辽沈、平津等战役中,他的炮兵部队为胜利立下了大功。抗美援朝期间,文击的炮兵部队几乎参与了所有关键战役,成为志愿军的三大法宝之一,为我国的军事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无败绩的将军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中国军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