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让日本人亲自来走一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一种什么体验,今天这个博主就来告诉大家,为了见证历史他们毅然决然的走进这里。
开始的时候还是满脸堆笑、轻松惬意,但是当他们走进纪念馆,一边大声讲着日本话一边注意到周围的目光时,他们才明白一个道理。
为什么日本人要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他们最后安全出来了吗?
一部电影撕开的口子
如果一段历史从未被完整讲述,它是否就不是真实存在的?在日本,关于二战的一部分历史片段长久以来都是不完善的,不如说空缺的才是大部分,而在中国,这段记忆却深刻的刻进民族情感当中。
这道巨大的差异阻碍着中日两国民众的认知,难以轻易跨越,然而一位名叫加藤的日本博主决定用自己的方法来试一试这认知的障碍到底能不能跨过去,他来到中国,选择的并不是上海、北京这样的旅游大城市,而是直接去了南京。
在踏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那片肃穆的土地之前,这位博主先了解到的则是《南京照相馆》,这部影片从平民的视角讲述了战争带来的残酷,对于加藤和他同行的父亲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观影,更是一次认知震撼。
加藤是一位在中国拥有百万粉丝的“日本女婿”,平日里以幽默搞笑的视频内容为人熟知,但在影院的黑暗中他无法抑制地流下了眼泪,影片中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情节,让他产生了共鸣,即便是不同国籍,电影依旧触碰到了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反应更强烈的是他的父亲,电影结束后老人深受触动,长时间陷入沉默久久无法平复内心的波澜,他用手机拍下了电影的海报,并坚定地表示希望将它带回日本,让更多日本人看到,他甚至说这样的电影就应该在日本公映,去挑战那些常年遮掩事实的日本媒体。
也正是电影带来的震撼足够大,加藤决定要亲眼去见证那些历史的证据,他的叔叔在听闻此事后也表示一直想去南京亲身感受一下,对于这位叔叔来说,他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几乎为空白,就像过去的加藤一样。
名字刻满墙壁
加藤带着他的叔叔和朋友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他们一行人的心情还相对轻松,夹杂着几分好奇,这种轻松很快便被一种沉重的情绪所替代,纪念馆并非一间普通的证据陈列室,进入纪念馆的一瞬间就能感受到那阵能够沉重的氛围。
无数证据堆叠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可能把日本当年的罪证摆到眼前,一行三人首先看到的就是墙壁上密密麻麻刻满的姓名,每一个名字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是很强烈的。
如果单说30万人很难知道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但是如果一个一个的把名字列举出来,那给人的冲击力就非常大了,加藤的叔叔和朋友呆立在墙前,眼神中充满了不可置信,朋友的声音带着颤抖的询问这些名都是遇难者吗?
如果说名单墙是直观冲击,那么馆内陈列的历史照片、影像资料和遗物则更加具有冲击力,那些直白揭示日军暴行的照片,让一行人感到“头皮发麻”,文字能够描绘的战争残酷还是太苍白了,历史书上的东西太轻飘飘了,一幕幕真实景象摆在面前的时候,内心在动摇。
尤其是在“慰安妇”展区,当看到一位未成年的女孩的遭遇时,那种非人道的罪行带来的冲击,让历史的痛感变得那么真实,正是在这些铁证面前,加藤叔叔的认知被颠覆了,他终于确信,之前观看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所讲述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他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在日本教科书上所学到的内容与眼前的历史真相之间存在着多么巨大的差距,他的朋友更是感到震惊与愤怒,他无法理解这段“血淋淋”的历史为何在日本的教育中被完全抹去,他不断质问为什么日本人对此一无所知?
在参观过程中,一个细节让加藤的叔叔感到格外意外,他发现在一些展出的资料中明确标注了是由日本人提供的,这个发现让他十分惊讶,在他的认知里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原以为所有日本人都在尽力掩盖或回避这段历史。
加藤向他解释,事实上有许多正视历史、承认错误的日本人,他们会主动向中方提供他们所掌握的资料和证据,正因为有这些来自加害者一方内部的声音,纪念馆的展品才能不断更新和充实。
这“反向证据”的出现,让叔叔和朋友的反思更进了一步,他们所愤怒和质疑的不再仅仅是历史的暴行本身,更是意图抹去历史的日本教育,他们开始理解承认历史并不等同于否定整个民族,直面黑暗的过去才是获得真正尊重的开始。
那些无法回避的眼神
在纪念馆这个特殊的空间里,除了物证,还有一种活生生的“证据”始终伴随着加藤一行人,那就是周围中国游客投来的目光,由于叔叔和朋友不擅长中文,他们在参观全程都使用日语交流。
在这样一个承载着国仇家恨的地方,他们的日本人身份和清晰可辨的日语立刻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那些目光是复杂的,加藤能清晰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的防备,甚至还有一些火辣辣的敌意。
但尽管周围的目光非常复杂,但自始至终也没有中国人上前滋扰,也没有人做出任何过激的举动,现场的秩序和安静,几乎所有人都是带着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这三个人,这是国人骨子里的克制。
这种行为也打破了日本右翼的言论,中国人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铭记这段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让未来不再发生战争,让仇恨不再发生在任何一片土地,我们的本质是为了避免悲剧重演,而不是为了向某个群体的后代寻仇。
参观结束时,加藤、叔叔和朋友脸上的笑容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凝重,他们走到户外的纪念碑前并排站立,向着纪念碑深深地鞠躬,这一躬不仅仅是对逝去生命的哀悼,更是对如山铁证的彻底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