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坡之战,是刘备一生中遭遇的第二大败仗(第一大败仗是夷陵之战)。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刘备带领十余万的军民被曹操的精锐大军追上。经过一番激烈的混战,刘备在张飞的全力保护下,拼死突破了曹军的包围,杀出一条血路。经过一夜的艰难逃亡,天亮时,刘备身边已经没有了原本庞大的队伍,身边仅剩百余骑兵。此时,除了张飞,刘备的妻子、孩子、糜芳、糜竺、赵云等人都下落不明。然而,眼前的危险并未消失,曹操的追兵依然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把刘备彻底围歼在这片混乱的战场上。
不过,细心了解三国历史,或者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刘备最终成功摆脱了曹军的追击,不仅如此,几乎所有主力将领都未遭到重大损失,骨干力量基本保全。那么,刘备能够脱险的背后,最大的功臣究竟是谁呢?并非赵云,也不是张飞,而是诸葛亮。从《三国演义》的描述来看,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无疑是刘备得以成功逃脱的关键。
不是赵云的功劳
赵云肩负着保护刘备妻儿的重任,他并没有第一时间逃走,而是在混乱的战场中寻找糜夫人和小阿斗。在茫茫人海中,小阿斗并不容易找到,因此赵云一次又一次地冲进曹军阵营,与敌军激烈厮杀。为了掩护刘备的撤退,赵云斩杀了不少曹营的战将,甚至让许多普通士兵在他的枪下命丧黄泉。赵云的奋勇表现,成功拖延了曹军的进攻,为刘备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然而,尽管赵云一度保护了刘备的家眷,并成功突围,但他依然无法彻底打破曹军的追击。当赵云安全带着刘备家人脱离曹营时,曹操派出九员大将紧随其后,形势依然危急。因此,尽管赵云为刘备逃生提供了重要的保护,他并不是最终摆脱追兵的关键人物。
不是张飞的功劳
在听信了糜芳对赵云“叛变”的谗言后,张飞带领着二十多名骑兵返回长坂桥头。张飞站在桥头,横矛持盾,目光如电,仰天狂呼三声:“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这气吞万里如雷的喊声,瞬间让曹营的九员大将心生恐惧,甚至连曹操也有所疑虑。在张飞的气吞山河之势下,曹军的先锋部队在震慑中慌乱退却。特别是曹操麾下的夏侯杰,听闻张飞的怒吼后,身体颤抖,几乎魂飞魄散,最终曹营大将纷纷在曹操的指引下逃离,战场上一片混乱。然而,张飞的强势断后虽然为刘备争取了宝贵的撤退时间,却并没有彻底阻止曹军的追击。随着曹军的调整和新一轮的追击开始,张飞拆除了长坂桥,转身骑马追赶刘备。但曹操派遣的精兵已将张飞的“虚张声势”识破,重新集结兵力,继续追击。因此,张飞虽英勇,但终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追兵。
真正的功臣:诸葛亮
然而,诸葛亮早在刘备遭遇曹军追击之前,就已开始周密的谋划。诸葛亮建议刘备派遣关羽和孙乾带领五百亲兵赶赴江夏,向刘琦求援。诸葛亮的预见性和提前布局,不仅展现了他高瞻远瞩的智慧,还为刘备的脱险创造了机会。当曹军渡过长坂桥时,关羽携一万援兵从江夏突然杀出,将曹军的进攻路线完全堵死。曹操看到关羽的伏兵后,立即明白这是诸葛亮的计策,愤怒而又无奈。关羽将曹军追击了数十里后,才回身带着刘备及其家眷赶往汉津,并成功乘船脱险。直到刘琦和诸葛亮的援军赶到,刘备才彻底摆脱了曹军的追杀。诸葛亮的未雨绸缪,才是刘备及其家人成功逃生的最大保障。
结语
刘备在曹操大军南下时兵力薄弱,不得不暂时撤退。尽管新野的百姓心系刘备,纷纷跟随其后,行军速度慢,十余万百姓和军队因此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赵云在战场上全力保护刘备家人,张飞的激烈断后,虽然让曹军一时无法全面展开追击,但并未彻底化解危险。直到关羽带领援兵赶到,才最终吓退曹军,确保了刘备的安危。而关羽能及时赶到,正是诸葛亮早早布局的结果。因此,诸葛亮才是刘备能够成功摆脱曹军追杀的最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