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子女众多,但大多数都命运多舛,早逝的情况比比皆是。他有25个儿子,但其中能活到四十岁以上的极为罕见,唯一一位活到古稀之年的,是曹宇。曹宇的一生极为特殊,不仅寿命远超其他兄弟,而且差点活到三国一统的那个时刻。他不仅得到了明帝曹叡的深厚信任,还一度接近成为辅政的大将军,而他的儿子曹奂最终继承了帝位,登上了皇位。虽然曹宇并未能称帝,但他的一生却极为荣华富贵,地位尊崇,堪称人生赢家。
根据史书的排列,曹宇是曹操的第九子,母亲是环夫人,他还是邓哀王曹冲和彭城王曹据的亲弟弟。曹操的个性较为随性,这一点在他为儿子们取名时便可见一斑,除长子曹昂及三位嫡长子(曹丕、曹彰、曹植)外,其他儿子的名字都极为独特,几乎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或许与曹操早年失去三个儿子(曹熊、曹铄、曹冲)有关。因为曹操深切地希望曹宇能够长命百岁,于是给他取名“彭祖”。彭祖是古代著名的长寿人物,据说从尧帝时期活到了周朝,寿命长达八百岁,因此古人常用“彭祖寿”来祝愿他人长寿。曹操给曹宇取此名,显然是寄托了希望曹宇能够拥有长寿的期盼,最终这个愿望也变成了现实。
虽然史书中并未详细记载曹宇的性格和能力,相较于其他几位兄长的卓越才智,曹宇似乎显得平凡许多。他既不擅长治国理政,也不擅长诗文赋辞,战场上也鲜有身影,最大的优点或许就是安分守己、恭顺温和,这也让父亲曹操和兄长们倍感安心。到了婚配年龄,曹操为曹宇聘得了张鲁之女为妻,并封他为都乡侯,让他过上了安稳的侯爷生活。曹宇的性格恭顺稳重,因此在曹操、曹丕、曹叡的治下,他的爵位逐步升迁,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不名誉的记录。自建安十六年(211年)获得都乡侯的封号以来,曹宇的封号不断提升,先后被封为鲁阳侯、鲁阳公、下邳王、单父王,最终在明帝太和六年(232年)被封为燕王,这也是他一生的最终封号。
曹宇与明帝曹叡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他是曹叡的叔父,但两人年纪相近,自幼便常常在一起玩耍,因此关系非常亲密。曹叡即位后,不仅将曹宇封为显号王,还对他格外宠爱,赏赐远超其他诸王。《三国志》记载,曹叡即位后,不仅没有限制曹宇的权力,反而两次召他入京辅政,尤其是在曹叡临终时,为了保证魏国江山的稳固,便任命曹宇为大将军,辅佐幼主曹芳。然而,曹宇即将担任大将军时,却遭遇了中书监刘放和中书令孙资的强烈反对。这两人深知曹宇为人宽厚、容易被人左右,担心他会受到其他人的挑唆,因此强烈阻止曹宇上任,并建议由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经过一番争议,最终曹宇未能成为大将军,甚至被免职并被驱逐出京。失去了大将军职位的曹宇,心中十分痛苦,而更让他伤心的,是再也无法见到明帝。
即便如此,曹宇依然安分守己,继续过着王爷的生活,虽然政局变幻莫测,朝堂风云四起,但这些都未曾影响到他。即使司马懿父子篡权,曹宇依旧受到了尊重。魏帝曹芳、曹髦在位期间,多次增加曹宇的食邑,以示对他的尊崇。当曹髦被弑后,郭太后甚至选择立曹宇的儿子曹奂为帝,即位后改名为曹奂,成为魏朝的新皇帝。即便在司马昭掌权时期,曹宇依然没有受到政治上的打压,反而得到了继续增长食邑的待遇,最终达到了五千五百户。这一切都说明,曹宇一生虽无显赫的政治成就,却因其安稳的性格和深厚的人脉,获得了极为尊贵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