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 在三国的晚期,提到蜀汉的著名武将时,除了老将赵云,魏延和姜维也以其显赫的名声而被人们熟知。然而,若是纵观整个蜀国集团,会发现还有不少被忽视的将领,他们的实力和才能其实并不逊色于魏延和姜维等人。可悲的是,这些将领生涯中往往未能得到重用,只能成为他人的助力,最终的功劳被主将所独占,若战事失利,责任也全在他们身上。归根结底,这一切只怪自身运势不佳。 魏延的经历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投降刘备之后,便被刘备赋予了重要的军事责任。在攻下成都后,魏延更是升任镇远将军,前途一片光明。可以说,魏延的人生早期是相对幸运的。正值刘备建立蜀国之际,魏延抓住了这个时期的发展机遇,并在后来的征战中树立了赫赫战功。在刘备去世后,魏延稳固了蜀军的核心地位,在各类战争中勇往直前,无论胜败,他总是身先士卒,鲜少有人对此品头论足。 姜维
紧接着,蜀国出现了一个令所有将领都为之羡慕的人物——姜维。当他归顺诸葛亮后,便迎来了自己的机遇,赢得了诸葛亮的特殊宠爱。我有时不禁想,姜维是否是诸葛亮的私生子,他得到如此厚待的原因让人好奇。诸葛亮几乎将自己毕生的智慧悉数传授给了他,并在自己去世后力荐姜维担任蜀国丞相,真可谓名利双收。然而,面对强敌邓艾的猛烈进攻,姜维终究难以抵挡,最后只能选择举国投降,令人感到一切皆成泡影。 在三国后期,虽然姜维等人声名显赫,但仍涌现出不少默默无闻的武将,他们的功绩同样引人信服。今天我们就来讲述王平的故事。在诸葛亮北伐时期,王平其实是一位沉默寡言的将领。最初与马谡搭档时,他稍微劝说几句,便引来了马谡的恐慌,指责他如何能质疑统帅的决定。这能够显示出王平在当时的地位之低。然而,正是这位将军在马谡失去街亭之际,力挽狂澜,成功救回马谡,甚至打败了张郃这个不可一世的对手。 接下来,王平又在与魏延的作战中,展现出了他的睿智。当张郃投降后,魏延欲展开追击,王平提前察觉到张郃的阴险诡计,于是不得不劝告魏延。在魏延被司马懿的三路大军包围时,他甚至表示自己宁死不屈。值得庆幸的是,王平带领队伍及时赶到,打败了司马懿的主力,救出了魏延。从这几次事件,可以清楚看出,王平的才华并不在马谡和魏延之下,但为何王平却一直未能被重用呢?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首先,生不逢时的王平并没有像魏延那样遇到发展良机;第二,他与上级诸葛亮的关系并不亲密,不懂得拍马屁的艺术,无法如马谡那样善于奉承。如果王平也像马谡一样,时时为诸葛亮献上贴心的服务,或许蜀汉的命运便会有所不同。那么,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王平未被重用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