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逐渐在权力上越发自信与强势。此时,曹操早已自称魏王,而刘备为了在身份上与曹操平起平坐,向汉献帝刘协上表,自称为汉中王。称汉中王后,刘备为许多重要文武官员提升了职务。例如,许靖被任命为太傅,法正成为尚书令,关羽担任前将军,张飞是右将军,马超是左将军,黄忠则被任命为后将军。然而令人注意的是,这份任命名单中并没有诸葛亮的名字。
回溯至公元214年,刘备夺取益州后,诸葛亮因其卓越的谋略和贡献,被封为军师将军,并且署理左将军府的事务。刘备还赐予了他丰厚的奖赏,包括500斤黄金、1000斤白银、5000万钱以及1000匹锦缎。从那时起,诸葛亮的职位似乎被冻结,直到219年,也没有进一步的升迁。那么,为什么刘备没有给诸葛亮更高的官职呢?
首先,诸葛亮虽然在幕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汉中之战期间,他并未亲自参战,导致他的功劳被相对掩盖。刘备为了抵御曹操的进攻,几乎动用了全数兵力,在前线的战斗中魏延、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将领纷纷立下战功,法正则为战争提供了重要的智谋。而诸葛亮虽然一直驻扎在成都,专责后勤补给,支援前线的粮草和军需,但他的贡献并未能显现出来,反而是法正和黄忠的合作,斩杀了曹营大将夏侯渊,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其次,刘备的决策不仅仅关乎个人的忠诚和贡献,还涉及到集团内部的权力平衡。刘备的集团结构错综复杂,内部势力相互制衡,许多名义上职位很高的官员实际上并未掌握实权。例如,许靖被任命为太傅,但实际上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马超身上。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将军职虽显赫,但实际上已是集团的核心成员,具备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如果再给诸葛亮更高的官职,会扰乱原有的权力结构,破坏刘备集团的微妙平衡。
最后,刘备当时未立即给诸葛亮升职,是因为他早已为他准备了一个更重要的职务。公元219年至221年间,魏、吴、蜀三国发生了多次重大变故,其中最令人震惊的便是关羽的死讯,紧随其后的东吴吕蒙去世以及曹操的过世。曹操死后,曹丕继位,不仅继承魏王之位,还强迫汉献帝刘协禅位,正式篡位自立,东汉王朝随之灭亡。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诸葛亮及其他蜀汉重臣的深思和行动,纷纷劝说刘备为帝,以确保汉室江山延续。尽管刘备起初犹豫不决,担心自身的合法性问题,但在多方劝说下,他最终登基为帝。
在刘备称帝的那一刻,他首先便任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负责政务,并授予他录尚书事、假节等权力。而在刘备东征之前,张飞不幸遭遇了刺杀,诸葛亮则兼任了张飞的司隶校尉职务,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权力。
总结来说,虽然公元219年刘备在称汉中王后任命了许多官员,但诸葛亮未被升职,这背后有着深远的考虑。首先是诸葛亮在汉中之战中的功劳被相对忽视,其次是为了维护集团的平衡,最后则是刘备为他准备了更高的职务——蜀汉丞相。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刘备的政治眼光,也为后来的蜀汉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