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即位时年仅六岁,原本由摄政王多尔衮辅佐。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年幼的顺治帝面临着许多限制和压迫,甚至一度陷入了皇位的危机之中。这样的经历给他带来了深刻的心理阴影,也影响了他成年后的治国思维。在正式亲政后,顺治帝决定一方面打压满洲亲贵集团,尤其是多尔衮的权势,另一方面则广泛提拔汉族官员,特别是那些前明遗老。这样的举措不仅体现了顺治帝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他对汉臣的高度信任与尊重。
其中,张凤翔的故事尤为典型。张凤翔原为明朝的尚书,仕清后官至刑部尚书,年已七十多岁。有一次,张凤翔在宫中陪侍顺治帝宴席,突然在下台阶时摔倒,顺治帝立刻命侍卫扶起他,并派专人搀扶他离开宫廷,送回家中休息。然而,顺治帝仍不放心,随即派遣内侍追出宫外,关心张凤翔是否能骑马返回家中,表示如果张老身体不适,可以破例让他乘坐轿子或肩舆。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张凤翔感动不已,虽然他未能立即换乘轿子,但仍深深感受到顺治帝的体贴。在之后,顺治帝进一步赐予张凤翔珍贵的衣物和珍宝,并允许他以原俸致仕。临别时,张凤翔将自己多年来的心血之作——《礼经》和《乐经》献给了顺治帝,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另一个被顺治帝重用的汉臣是金之俊。金之俊在明朝万历年间考中进士,后来仕途依然顺利,任职兵部右侍郎。加入清朝后,他依然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且为人机智多谋、才识过人。在顺治帝亲政初期,金之俊提出了一系列有益民生的改革措施,比如免除京畿地区的租税,以安民心;派遣大臣分赴地方管理,强化治理;禁止满洲官员利用职权徇私扰民等。这些措施帮助清朝稳定了初期的社会秩序,深得顺治帝的赏识。顺治帝亲政后,金之俊被任命为国史院大学士,负责撰写和整理史料,功勋卓著。尽管金之俊已年老体衰,但他依然愿意为国效力,并且在顺治十三年提出退休时,顺治帝不仅没有答应,还亲自劝阻他辞去职务,表示自己难以忍心让他离去。这番话令金之俊感动至极,泪流满面。他谦虚地表示自己年老且做事不力,但仍愿竭尽全力为国奉献。最终,金之俊不仅没有退休,反而被赋予了更重要的职务,进一步成为顺治帝的核心臣子。
顺治帝对党崇雅的关怀也同样充满温情。党崇雅原为明朝天启年间的进士,后仕清,历任户部侍郎等职。由于年事已高,他在顺治十年因健康问题请求退休,顺治帝非常看重他的清廉和贡献,于是决定继续让他领原俸,并要求地方官员定期慰问他。半年后,顺治帝召党崇雅回京主持政务,并亲自劝说他继续为国家效力。顺治帝表示自己特别需要像党崇雅这样的老臣,尽管党崇雅年事已高,但他依然能够为国出力。经过一番劝说,党崇雅答应返回京师,重新担任国史院大学士。然而,党崇雅因身体原因在顺治十二年再次请求辞职,这次顺治帝终于同意了,并派遣专人护送他回乡。临别时,顺治帝特别赐给党崇雅一套衣物,并表示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党崇雅,衣物上带着他的深情与敬意。党崇雅感动得泪流满面,感激顺治帝的恩情。在他返回家乡后,顺治帝再次派人送上羊酒及慰问信,信中赞扬了党崇雅的廉洁与贡献,表达了对这位老臣的深深敬意。
通过这些典型的事例可以看出,顺治帝不仅对满洲亲贵保持警惕,而且极为推崇和重用汉族的老臣,显示了他作为少年皇帝的成熟与政治智慧。他的用人之道,体现了他真心实意地推崇满汉一家,并为清朝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