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是清朝历史上最具争议和最受关注的皇帝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各种清宫剧的热播,雍正几乎成了荧幕上的常客。在这些剧集中,“九子夺嫡”成为了一个常见的主题,不管是《宫锁心玉》,还是《步步惊心》、或者《甄嬛传》,都描绘了这场继位争斗的不同版本。虽然剧中的许多情节都给出了其他皇子如何结局的线索,但对于雍正自己的一些细节描写仍然存在不少变化和想象。
在《甄嬛传》中,三阿哥曾为八叔求情,那时的八阿哥和九阿哥已经被剥夺了皇籍,并赐予了带有侮辱性的名字。至于十阿哥,他与前两位皇兄的命运截然不同,虽然他也曾在九子夺嫡的激烈斗争中扮演了一角,但最后却得以幸免,成为了敦亲王。为什么雍正在处理这些兄弟的事情时,放过了十阿哥?这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九子夺嫡的背景其实充满了血腥和复杂的权谋。若要说康熙晚年最遗憾的事情,恐怕就是他对二阿哥的过度宠爱。二阿哥是赫舍里皇后所生,康熙对其寄予厚望,甚至亲自任命他为太子,然而他却因为纵容过度,最终把这手“好牌”打得稀烂。康熙对二阿哥的失望可见一斑,在二阿哥被废掉的那一刻,太子一职便空缺,兄弟们争夺皇位的局面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在九子夺嫡的过程中,除了十四阿哥外,其他皇子几乎都有明确的目标,而八阿哥、九阿哥和十阿哥组成了一股势力,四阿哥则有十三阿哥在背后支持。两派之间的冲突不断,朝堂上甚至分裂成了四阿哥派和八阿哥派,兄弟阋墙、骨肉相残成为了常态。康熙深谙权谋之术,虽然他对四阿哥有所偏爱,但从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某一位皇子,反而保持了中立的立场。许多野史传闻甚至说,康熙皇帝的遗照上原本写的是“传位于十四阿哥”,但后来被隆科多改成了“四阿哥”,这更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
雍正继位后,八阿哥和其阵营自然成为了首要的“清算”对象。众所周知,在夺嫡过程中,八阿哥曾数次试图除掉雍正,手段不堪入目,尤其在朝堂上,八阿哥所代表的势力仍然强大。甚至在雍正即位后,关于四阿哥的皇位合法性也常常被八阿哥派系的谋士散布流言,制造不必要的政治动荡。
雍正聪明地采取了“先给予权力”的策略,这一点不禁让人联想到西汉时期的汉宣帝刘询。刘询当年想要铲除霍家时,也是先给了霍家一定的权利,再通过从中找寻证据一举拿下。雍正继位后,先是给予了八阿哥、九阿哥和十阿哥一定的权利,并等待机会揭露他们的过失。最终,八阿哥、九阿哥和十阿哥在拥有一定权力后,不听命令、不遵皇命,导致了他们的覆灭。
这场权力斗争的高潮发生在十四阿哥发动政变的时刻,但最终被平定。雍正随即下令将八阿哥囚禁于宗人府,并更名为“阿其那”,象征着对其的羞辱。不久,九阿哥也被关押,并被赐名“塞斯黑”,同样是侮辱性的称呼。两人被列举出数十条罪状,最终在宗人府度过了惨淡的余生。可以说,雍正在此过程中确实下了狠手,八阿哥和九阿哥的死亡与雍正密切相关。然而,如果换作是八阿哥继位,恐怕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会面临同样的命运,因为夺嫡之初,兄弟间的情谊早已荡然无存。
然而,十阿哥却被雍正宽恕了。十阿哥在当时的争斗中,虽然脾气火爆、行为鲁莽,但背后却有一个极其强大的家族支持——钮钴禄氏。十阿哥的母亲便是钮钴禄氏的嫡女,这一背景使得他在朝堂上的地位不容小觑。雍正自然明白,若此时动十阿哥,钮钴禄家族势必会对清朝政权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雍正选择放过了他,也因为十阿哥并未参与散布关于雍正皇位合法性的流言,这也让雍正心安理得地宽恕了他。
雍正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因为十阿哥的实力远不如八阿哥和九阿哥,且没有足够的政治手腕和野心。最终,十阿哥得以安稳度过一生,成为了“敦亲王”,并一直活跃在朝堂上,而他的存在也没有对雍正的统治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在雍正之后,乾隆即位,赐予了十阿哥辅国公的品级,而相较于八阿哥和九阿哥的结局,十阿哥可谓是得到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雍正的做法,既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也为后来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虽然雍正的在位时间相对较短,但他在推动清朝政权发展和巩固家国基业方面的贡献,却是不可忽视的。
上一篇:《铁血英魂》今起播出
下一篇:那些引人入胜的野史书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