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政权建立后,诸葛亮和姜维多次北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魏蜀吴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是地广人稠的曹魏,其次是物产丰富的东吴,蜀汉经过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夷陵之战后,元气大伤,刘备去世后,蜀汉偏安一隅,比较虚弱。
也正是如此,在蜀汉权力交接之时,曹魏纠合各方力量,向蜀汉发难。面对曹魏组织的各方人马,在诸葛亮的外交和军事手段抗击下,解除了眼下之患。
如果蜀汉不北伐,需要时刻提防着曹魏的进攻、东吴的翻脸和各方势力的挤压。在战争策略上,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蜀汉不断北伐,就会逼迫曹魏把主要精力放在防御上,而不是过早的进攻蜀汉。
在古代,政权建立的合法性很重要,曹魏以汉献帝禅让得到帝位;蜀汉以刘备为皇叔,在曹魏建立后随后就建立,并将曹魏视为篡位的“汉贼”。东吴的合法性不好找,孙权在蜀魏称帝后八年才称帝。
蜀汉政权建立的合法性,决定了北伐才能保持蜀汉的生命力,北伐才能完成初衷、最大限度的调动百姓的支持。
蜀汉如果不北伐,没有矛盾转移,刘备带来的各方势力,就会同巴蜀本地势力之间产生矛盾,会在偏安一隅后的懈怠与内斗中走向衰亡。
在四百多年前,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集团,就是从巴蜀和汉中出发,挺进进关中,然后东进,用了四年时间最终夺取天下。
如今蜀汉的格局和当年刘邦的格局比较像,刘邦提供的榜样的力量,给了蜀汉集团信心,诸葛亮、姜维才不断北伐,以求进取,向着再次一统天下、建功立业。
综上所述,蜀汉一直北伐是求取一线生机的唯一办法,一直苟着,就是等待灭亡,蜀汉之后割据巴蜀的政权,无一不在验证着这个道理。
对此,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