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舅子选择推辞官职,做出的这个决定无疑是非常明智的。虽然高官厚禄让人心动,但与自己的性命和家族的安危相比,显然更加重要。正是因为他拒绝了朱元璋的恩赐,坚决要求“只求有酒,不要加官进爵”,才使得他能够安然度过余生,避免了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这个小人物的选择,展示了非凡的智慧,也是一种深藏不露的大智慧。
朱元璋年轻时在郭子兴的麾下,曾一次到乡里征兵,恰巧遇到了以相面为生的郭山甫。郭山甫见到朱元璋时,被其惊人的相貌深深震撼,连声称奇:“红光满面,紫气东来。”朱元璋的面容不仅异于常人,连气质也显得与众不同,从后来的记载来看,他的面貌有点像“鞋拔子脸”,这种极为独特的容貌让郭山甫断定朱元璋非凡,必定是将来成就一番伟业,甚至能封王拜相。于是,郭山甫将自己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朱元璋身上,带着几个儿子和女儿为其效力。果然,朱元璋最终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郭山甫的眼光可谓极为精准。
郭山甫的两个儿子郭兴和郭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凭借着赫赫战功,不仅被列为“淮西二十四将”,还加官进爵,分别被封为巩昌侯和武定侯。而郭宁莲也因得宠被封为宁妃。相对来说,郭德成虽然聪明机敏、性格豁达,但因为只喜欢喝酒,没有太多上进心,因此只能担任一个普通的官职——骁骑舍人。然而,正是这份与世无争的态度,使得他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
有一次,朱元璋觉得郭德成的官职过小,心生不满,决定要给他封个大官。于是,他召郭德成来,笑着对他说:“小舅子,你为大明立下了不少功劳,骁骑舍人不算什么,我打算给你封个大官。”本以为郭德成会感恩戴德,结果没想到他却跪倒在地,坚决推辞:“朱老大,我只喜欢喝酒,其他一无所长。如果我去当官,怕是搞不好,最后还得麻烦你来收拾我的烂摊子,这样对我来说才是最大的罪过。”郭德成说完,继续低着头,坚决不起来。他心里其实在想:“如果我接受这个官职,一旦你不高兴,我的脑袋就保不住了,家族也会受到牵连。只有不接受,才能安然无事。”最后,朱元璋无奈叹气,决定放弃给他封官,反而赏赐他美酒和财物,表示如果他改变主意,随时可以来找他。
这一幕反映了郭德成的深刻智慧,虽然他表面上是以酒为借口推辞,但实则是明智地避免了权力的陷阱。正如他所表现出的对朱元璋的深深敬畏,作为外戚,能保持低调才是最安全的。与权力斗争无关的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危险,避免了深陷宫廷纷争。
另外一次,郭德成因喝酒失言,险些遭遇杀身之祸。有一次,朱元璋邀请他到宫中饮酒,席间两人互相劝酒,最终郭德成醉酒,打算回家休息时不小心掉下帽子,头发也乱了。朱元璋见状,不禁笑道:“真是个醉鬼,衣冠不整。”郭德成听后随口说道:“要是能剃了头发,那才清爽呢。”朱元璋心里一惊,因为他曾在寺庙做过和尚,最忌讳别人提及此事,觉得郭德成是在故意讽刺他。郭德成意识到自己失言,酒醒后赶紧跑到寺庙剃发出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自己的错误。朱元璋得知后,心中暗自松了口气,觉得郭德成根本无心做官,也无意争权夺利,反而感到有些欣慰。
这些事件让朱元璋对郭德成的戒心彻底消除。即便在后来的胡惟庸案中,郭德成也因缺乏政治野心而得以免罪,安享晚年。实际上,郭德成的拒绝官职,不仅是出于酒鬼的本能,更是在深刻理解朱元璋权力中心的复杂与危险后,做出的理性选择。他明白,保持低调,安稳过日,才是最智慧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