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是清朝皇室中极为勤奋的一位统治者,然而他的性格却颇具争议,个性暴躁,处理事务常显得十分严厉。他在位的时间虽不算太长,但却留下了众多的历史疑点。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的清晨,雍正帝却以一种突如其来的方式离世,令人无比震惊。根据官方档案的记录,雍正帝被描述为是在突发疾病中去世的。在《起居注册》的第一手资料中,详细记载了他去世前的情况:“八月二十一日,皇上依旧神情宜人,公务繁忙,与大臣们进行着正常的工作;到了二十二日,亲王和和亲王整日守在身边,关心他的状况。然而,到了戌时,皇帝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不得不在寝宫中急匆匆下达遗诏,召集诸王、内大臣与学士们;最终,皇帝在二十三日子时去世。”从这一段记载来看,显然雍正帝在去世之前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病态,甚至有人推测他可能是因突发中风而猝然去世。
对于雍正帝的死因,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普遍流传的看法是他可能遭到刺杀。这一猜测在民间被广泛讨论,并且在一些历史文献中有所提及,如《满清外史》、《清宫遗闻》及《清宫十三朝》等。在这些记载中,有传言称是吕留良的孙女,名叫吕四娘,以宫女的身份潜伏在后宫中,伺机对皇帝发起攻击。这种说法与当时清朝的民族政策密切相关,清政府采取了高压统治,镇压了多起汉人起义,甚至以杀戮全族来震慑民众。吕留良的事件,就是在雍正皇帝执政期间发生的,前后涉及到的王公贵族和汉人百姓的惨重损失,最终导致吕家遭到的严厉打击。传说吕四娘在经历了一场宫中的血腥事件后,靠着自己练就的武艺,在合适的时机潜入宫中,刺杀了雍正帝,甚至还有说法称她还有个帮手,名为鱼娘。
再者,另有一种较为诡异的说法认为雍正帝的死因是因长期服用丹药而导致的中毒。这种说法主要来源于当时宫中的档案资料以及皇帝生前的种种行为。雍正帝信仰佛教和道教,生活中对鬼神的迷信程度较高,不乏与一些掌握武艺的道士结交。在他执政的早期阶段,便开始服用道士所炼制的兼济丹,经过一段时间的病痛折磨后,更是要求道士为他专门炼制了药物治疗疾病。甚至在去世前不久,他下达命令,要求在圆明园内用牛舌头黑铅两百斤练制丹药。基于这种背景,有人推测他可能是因体内丹药中的毒素积聚而最终中毒身亡。这一切都为他的死增添了无数悬疑,也让雍正帝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皇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