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摧毁了六国的势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秦朝。经过这一番征战,秦始皇嬴政深信,经过如此多的征服与统一,已经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威胁到大秦的江山。他开始沉浸在自己所描绘的“秦朝千秋万代”的美梦中,满怀自信。然而,就在他为自己的帝国规划着未来时,一句来自楚南公的预言悄然传入耳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预言并未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大家普遍觉得这不过是空洞的言辞——秦朝如此强盛,谁能与之抗衡呢?没有人想到的是,这个几乎不可一世的帝国,最终会被自己所导致的内部崩溃所击垮。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留下了他那未竟的帝国梦想。仅仅在他死后的第二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如火如荼地爆发,席卷了整个秦朝的统治区域。这场起义象征着秦朝的敌人终于现身,而最终会覆灭秦朝的,居然是这个曾经看似不可一败的帝国本身。没有外部敌人的威胁,秦朝却走向了自我毁灭。在秦朝的崩溃过程中,无数反叛者举起了义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项梁、项羽叔侄,以及后来的沛公刘邦。
这时,华夏大地上风起云涌,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崭露头角,燕王、赵王、魏王、楚王等一一举起了反秦的大旗,意图瓜分秦朝的遗产。楚王,作为其中最为强大的势力之一,其背后有项梁与项羽两位英勇的将领。值得一提的是,项梁与项羽叔侄对于楚怀王熊心的登基具有不可忽视的功绩,他们不仅找到了熊心这个放羊娃,而且辅佐他成功登上了楚国的王位。而楚怀王熊心,亦曾给予项梁、项羽等人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许多人正是因为楚怀王的存在,才纷纷投奔了楚国,其中也包括了刘邦。
最初,楚王、赵王、魏王等地的诸侯各自为政,互不相干,各占一方。但是,随着一位名叫章邯的秦将的出现,各国纷纷败北,楚国也因此得以在乱世中崭露头角。然而,楚国并非没有遭遇过挫折,项梁便是在与章邯的对抗中壮烈牺牲。楚怀王熊心在项梁死后,借机掌握了楚国的军政大权,并制定了对秦的灭亡计划。他命令宋义、范增、项羽等人北上救赵,同时设定了一个“先入咸阳者为王”的约定,指示刘邦等人西进关中,准备平定秦地。
然而,楚怀王熊心虽然掌握了大权,但他并不甘心沦为项羽的傀儡。为此,他采取了双重保险的策略:一方面重用亲信宋义,派他担任北上楚军的主将,来制衡项羽;另一方面,他利用“先入咸阳者为王”的承诺,扶持刘邦,希望借此形成一个新的军事力量,来与项羽抗衡。可是,项羽在一次突如其来的行动中斩杀了宋义,并且在决战中大败了章邯,迅速成为楚国的头号英雄,声势如日中天。宋义的死来得猝不及防,楚怀王的军政安排也瞬间土崩瓦解,项羽的威名开始超越一切,诸侯们纷纷开始畏惧他。
此时,项羽开始挑战楚怀王的权威,甚至公然要求自封为王,这无疑是对楚怀王的打击。楚怀王虽不甘示弱,却答应了项羽的请求,“如约”给予了承诺,但心中却始终不甘心。最终,项羽的独立行动与强势表现彻底打破了楚怀王的控制,刘邦虽有先入咸阳之机,但却在项羽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无力反抗,最终不得不退回汉中,而项羽也彻底摆脱了楚怀王的束缚。
在鸿门宴上的一场退走,标志着刘邦彻底脱离了楚怀王的掌控,并且“先入咸阳者为王”的约定彻底被践踏。刘邦虽然被迫忍气吞声,但楚怀王仍然被尊为“义帝”,成为了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尽管如此,楚怀王实际上的权力已经荡然无存,所有的诸侯和王国,依然以项羽为实质上的强者。项羽虽然在表面上是“西楚霸王”,但在名义上,“义帝”仍然被尊奉为天下的共主。
然而,项羽最终在私下里杀害了“义帝”熊心,并通过暗中指使九江王英布等三位王国进行处理,这一举动为刘邦提供了口实。以“为义帝复仇”的名义,刘邦带领大军出征,联军人数多达56万,直扑项羽的都城彭城。这一场决战,正式拉开了楚汉争霸的序幕。而死去的“义帝”成为了楚国的象征,西楚霸王项羽也因此成为了楚的代表。随着“义帝”时代的结束,楚汉之争全面爆发,天下再度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