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宁夏将台堡会师后,中央派周恩来前往慰问红二方面军。周恩来见到贺龙后,询问了他一个重要问题:三大方面军会师后,如何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以确保更有效的军事行动。
从军事角度来看,三大方面军联合后的确需要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这有助于提高红军的战斗效能。同时,从政治层面上说,避免类似于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分裂红军的事件再次发生,是中央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派周恩来去探询贺龙的意见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会面的背景值得深思。1927年南昌起义时,贺龙虽然领导了起义,但当时并非共产党党员,因此中央对他的信任程度尚存疑虑。周恩来此行也是为了消除这些顾虑,确认贺龙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贺龙在回答周恩来的问题时,没有提出自己来当总指挥的建议,而是诚恳地认为应该由彭德怀同志担任总指挥。他认为,彭德怀长期以来与中央保持密切联系,更加熟悉和理解中央的战略方针。这一军事决策背后,还隐含着贺龙对中央的绝对忠诚和服从。
此后,在解放战争时期,贺龙将自己的部队完全交给了彭德怀指挥,表明了他在军事决策上的坚定支持和配合。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他的军事智慧,更显示出他对党的忠诚和集体领导的信任。
1947年7月,中央成立了西北野战军,原属贺龙指挥,但由于贺龙正在主持后方根据地,最终被彭德怀接管指挥。贺龙对这一调整毫无怨言,继续全力支持彭德怀的领导,负责为西北野战军提供后勤保障。
贺龙在历史上的表现,展现了他高尚的政治品格和军事才能,始终以党和革命事业为重,绝不争权夺利,与张国焘等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贺龙传》《贺龙的非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