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14年抗日战争中,许多英勇的战士为保卫国家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汇聚成不屈的烈士精神。那些早已离世的英雄化为尘土,而幸存下来的老兵们却生活得并不容易。本文中要讲述的这位92岁的抗战老兵齐修体,晚年的生活更是艰辛,他只能靠捡拾废品维持生计。
齐修体生于1922年3月2日,故乡是河南直管县的一个偏僻山村。那个年代的家庭普遍贫困,艰难的生活条件让他在年幼时便体验到了生活的无情与残酷。1937年,日军的侵华战争一触即发,战火迅速蔓延至他的故乡河南,让他和无数乡亲陷入恐慌与绝望之中。转眼到1938年,16岁的齐修体报考参军,初衷既是守护家园,又是希望能改变自身贫困的命运。最终,他被分配到国民党第195师服役,这支新组建的部队由身经百战的梁凯将军指挥。
不久后,齐修体和其他新兵一起被派往河南巩县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在这段期间,他结识了同乡的连长邢志化。由于战事紧迫,新兵们的训练并没有持续太久,他们就被调派到河南民权县驻守。刚到内黄集,他们就背负着行李迅速展开战斗准备。齐修体的部队在这里挖掘战壕,不久之后,日军第14师团便大举来袭。根据齐修体的回忆,那时的日军飞机和坦克如同恶鬼一般,冲着他们的阵地狂轰滥炸。
直面敌人的威逼,师长在危急关头鼓舞士气:“小日本也是人,我们不要怕!大家都学会开枪了吗?那就瞄准他们,狠狠地打回去!”在师长铿锵的号召下,齐修体和其他新兵奋勇迎战,毫不畏惧地与训练有素的日军展开激烈对抗。然而,由于缺乏专门打击坦克的武器,有经验的老兵们不得不徒手背负手榴弹,冲刺向敌方坦克。不少年轻战士在抵达坦克前就英勇牺牲,但即使在生死临界的冲锋路上,恐惧并未让他们退缩。
在连续的战斗中,齐修体也遭遇了一次炮击,导致他被震晕。幸亏同乡的连长邢志化发现了他,将他从堆积如山的尸体中救出,并背着他冲出了炮火的覆盖区域。然而,他们几个人在混乱中与大部队走散,后来得知日军已经向西撤退。受伤后的齐修体被战友送回故乡养伤,途中他们恰好遇到两名日军正在欺辱村里的妇女,于是几位战友果断采取行动,成功将这两名侵略者击毙。经过一段时间的养伤,齐修体恢复健康,重新回到战斗中,继续为抵抗侵略军奋斗,先后在开封和江苏一带参与作战。
抗日战争最终胜利,齐修体得知同乡邢志化已经成为八路军的一员,而他依然只是国民党士兵。1958年,齐修体在鹤壁交通局找到了一份工作,生活似乎有了转机,还迎来了结婚生子的机会。但好景不长,由于种种原因他不得不重返故乡,继续务农。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儿子相继外嫁,年迈的齐修体和妻子无力耕作,生活愈发困难。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开始靠捡拾废品度日。
令人心痛的是,齐修体多年辛苦攒下的1.8万元存款被人盗走,生活愈加凄苦。2014年,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92岁的他仍在艰难捡拾废品。借助社会好心人的支持,他获得了捐款,国家也为他申请了低保,终于生活得到了些许保障。这位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抗战老兵,依然以顽强的精神面对生活的艰辛,体现了难能可贵的坚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