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这句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歌,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能背诵的。然而,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朝代之外,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夏朝在中国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夏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不仅是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起源,也是我们从原始部落社会逐步迈向奴隶制国家的标志。然而,这一历史事实,始终未能获得所有学者的认可,尤其是外国的学者对夏朝的存在持怀疑态度。很多人认为,夏朝仅仅存在于史书的记载中,除了史料外,没有其他实质性的证据支持它的存在,甚至找不到任何关于夏朝的都城遗址,也没有出土过其文字,因此他们认为夏朝的历史并不真实。
在很多欧美的教科书中,商朝常常被视为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按照这些教科书的解释,中国的历史只有三千多年。然而,无论国外学术界怎样质疑,中国始终坚持将夏朝作为信史,并早早就将其纳入了历史教科书。直到考古学的不断发展,我们才逐渐意识到,原来我们多年来对历史的认知存在错误。那么,这一切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最初,考古学家们致力于寻找夏朝存在的证据,几乎所有的探索都指向了二里头遗址。尽管研究进展缓慢,但考古学家们从未放弃。而自1978年起,山西陶寺遗址的发掘成为了突破口。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考古学家不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城市遗址,而且在遗址中找到了许多证据:如城墙、宫殿、王陵贵族墓葬、宗教观象台和手工作坊等,这一切都表明陶寺绝不是一个原始部落遗址,而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奴隶制国家的都城。
那么,陶寺究竟是否就是夏朝的都城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通过碳十四检测,考古学家发现陶寺的遗址时间距今超过了4000年,这一时间节点与夏朝的历史记载并不吻合。相反,陶寺遗址的时间与一个令人惊讶的朝代高度契合,这个朝代便是传说中的虞朝。
虞朝,常常和尧舜时期并称为“唐虞”,其历史地位在古代中国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左传》曾提到:“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同时,《韩非子》也曾指出,殷周时代持续了七百年,而虞和夏则已存在超过两千年。尽管我们一直以来将尧舜时期视为原始部落时期,而非一个国家的初步形成,但陶寺的考古发现不仅证实了尧舜的历史地位,而且还证实了陶寺就是史书记载中的尧都平阳。特别是在出土的朱书扁壶上,发现了与夏朝之前的文字,其文字内容翻译后为“文尧”二字,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震撼的发现:在夏朝之前,我们已经具备了国家的雏形。
然而,考古学的进展也揭示了另一层令人震惊的真相。先秦的儒家典籍中多次提到尧舜禅让的故事,许多后代王朝将尧舜作为圣君,视为政治理想的榜样。可是,陶寺遗址的发掘却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尧舜时代的权力交接,并非如儒家所描绘的那样和谐与理想,而是通过暴力和冲突来完成的。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被杀害的尸骸,特别是有一具女尸骸,颈骨断裂,身体扭曲,面部表情显露出极度惊恐,甚至身上还显示出被牛角刺的痕迹。这一切都表明,尧舜的权力交接是通过暴力手段完成的,儒家所宣扬的“贤能禅让”显然不真实。
山西考古研究所的专家王晓毅曾撰文指出,陶寺遗址的发现推翻了尧舜圣君的传统观念,揭示了尧舜禅让传说的虚假性,并认为儒家为政治需要编织了这个虚构的历史。与此同时,考古学家的发现也为我们揭示了更为古老的朝代,而这些发现则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历史教科书中的认知。社科院的王巍教授在发现陶寺遗址的重大突破后激动地表示:“陶寺的发现把我们传统历史的时间轴提前了300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并修改我们的历史教科书!”
这些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不仅挑战了我们对尧舜时代的传统理解,也让我们对夏朝之前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