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安的荔枝》电影正在热映,那就蹭蹭热点,写写剧中的人物,唐玄宗时期祸国殃民的杨国忠。
杨国忠原名杨钊,出身弘农杨氏河中房,虽属名门望族,但到他这一代时,家族早已不复往日荣光。早年的杨国忠生活困顿,放荡无行,爱好喝酒、赌博,在乡里声名狼藉。
三十岁的时候,杨国忠前往西川从军。期间他从事屯田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就被授为新都县尉。然而县尉任期满后,杨国忠又恢复了贫困的生活状态,最后迫不得已只好依附蜀地大豪鲜于仲通。
然而,命运的转机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原来杨国忠的从祖妹杨玉环得到唐玄宗的宠爱,被封为贵妃,杨氏一族由此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起初,杨国忠只是在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的引荐下,带着价值百万的蜀地精美特产进入长安贿赂杨氏姐妹。杨氏姐妹就投桃报李,她们经常在玄宗面前替杨国忠美言,并将杨国忠引见给玄宗,于是唐玄宗就任命杨国忠为右金吾卫兵曹参军。
杨国忠凭借杨贵妃这层关系,再加上他善于迎合唐玄宗喜好,巧言令色,逐渐赢得信任。此外,他还千方百计巴结权臣李林甫,所以他在朝中一直很吃得开!
天宝七年,杨国忠迁升为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在这个位置上,杨国忠展现出出色的理财能力,他为唐玄宗清查天下的租赋、丁课,将大量财富聚集到宫廷库藏之中,深得皇帝欢心。在处理财政事务时,杨国忠设立专库,将各地的金银布帛收纳其中,供皇室肆意挥霍,还美其名曰 “琼林”、“大盈” 库,唐玄宗一高兴,就赐他掌管财政的杨国忠紫衣、金鱼,他也因此越来越受到唐玄宗的宠幸。
随着地位的升迁,杨国忠开始变得奢侈、腐化。举个例子,他的车马是用黄金、翡翠做装饰,用珍珠、美玉做点缀。每次出行时,杨国忠还持剑南节度使的旌节在前面耀武扬威。杜甫的《丽人行》其中有这样的描述杨国忠和杨氏三姐妹的骄奢淫逸的生活场景: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匎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天宝十载,杨国忠举荐自己曾经的恩人鲜于仲通为主将,让他率军攻打南诏国,结果南诏国联合吐蕃反击,唐军大败。战后,杨国忠不仅为鲜于仲通遮掩败绩,甚至为了贪图军功,他竟然伪造战功上报朝廷,真是胆大包天。
天宝十一年,李林甫病逝后,杨国忠如愿以偿地接替其成为右相,兼文部尚书,同时身兼四十余职,此时的他达到了权力的巅峰。
登上相位后的杨国忠,将弄权术数发挥到极致。他独揽朝政大权,选拔官员完全以个人喜好和利益为标准,排斥异己,任人唯亲。他还和杨氏姐妹相互勾结,干预朝政,卖官鬻爵,公然收受贿赂。当时,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被排斥在外,而一些无能之辈、阿谀奉承之徒却得以升迁。
天宝十三年,杨国忠再次派遣两路大军进攻南诏,这一次南诏方采取诱敌深入对策,他们据守都城大和城后闭壁不战,而唐军这边由于长途跋涉,水土不服,再加上粮草不支,结果唐军再一次全军覆没。事后,杨国忠再次遮掩败绩,伪造捷报上书朝廷,可怜那几万无辜的唐军将士,这家伙就是误国殃民的大奸臣。
杨国忠一手遮天的好日子也随之安史之乱的爆发结束了。
天宝年间,同样为唐玄宗宠臣的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势力庞大。杨国忠早就看出安禄山的野心,多次向唐玄宗进言,称安禄山必反。但玄宗认为这是他们两人将相不和,不予理睬。
而安禄山也对杨国忠的专权极为不满,根本没把杨国忠放在眼里,二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公开化。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叛乱。安禄山的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大片领土,直逼潼关。好在大将哥舒翰镇守潼关,叛军长久不得进。当时各地捷报频传,形势一度向有利于唐军的方向发展。
然而,杨国忠不懂军事,一心想要尽快消灭仇敌安禄山,他竟然怂恿唐玄宗逼迫哥舒翰出关迎敌,导致哥舒翰兵败被俘,潼关失守。潼关作为长安的重要屏障,其失陷使得长安失去了最后的防线,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唐玄宗被迫从长安仓皇出逃。
天宝十五年,唐玄宗一行逃至马嵬坡时,随行的禁军将士饥疲交加,怨声载道。他们认为这场战乱是由杨国忠一手造成的,于是发生哗变,要求处死杨国忠。在将士们的强烈要求下,唐玄宗无奈之下只得赐死杨国忠。杨国忠被禁军士兵乱刀砍死,其家人也大多被杀,一代权臣就此落幕。
纵观杨国忠一生,他无疑是一个弄权误国的大奸臣。凭借裙带关系上位的他,在执政期间,他独断专行,任人唯亲,破坏朝廷正常的政治秩序和官员选拔制度,导致官场腐败丛生。他与安禄山的矛盾激化,更是成为引发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索,这场持续八年之久的战乱,使得中原地区生灵涂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