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秋季攻势之后,东北的我军野战部队已经发展到了42万余人,再加上军区的武装力量,共有31万人,总兵力已达到73万之多。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我军通过长期的战斗和整编,成功在东北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在这些部队中,已经形成了9个纵队,27个师,另外还包括10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11个炮兵团以及1个战车团,这为我军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与此同时,陈诚在到达东北后,对国民党军的整编工作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使得东北国民党军的总兵力达到了13个军,30个正规师和14个暂编师。在此基础上,国民党军还拥有了大量的直属部队和地方武装,总兵力超过了58万人。这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陈诚所改编的暂编师,其中很多部队原本是伪满洲国军队或地方保安部队的人员编成,但也有例外,像是暂编第62师。尽管该师的名号上有“暂编”二字,但其下辖的各团却完全属于中央军系统,甚至不乏有着鲜明嫡系背景的王牌部队。
暂编第62师的三个主要团分别来自于:交警第13和第14总队合编的第169师时多出来的一个团,杜聿明在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时从昆明调来的第200师第598团(此后被改为直属特务团),以及新6军从直属工兵、搜索、辎重各营中抽调的一个团。此外,暂编第62师的直属单位也由新6军的骨干组成,这些部队编制后,兵员质量较高,装备也相对精良。尤其是由于原司令部特务团的存在,暂编第62师在自动枪械和火力方面也有较强的优势。
暂编第62师的编成不久后便被派往法库地区守卫,刚到法库时,就迎接了东北我军的冬季攻势。1947年12月15日,我军第2纵队和第10纵队的第29师联合行动,对法库地区的暂编第62师展开包围。为了支援法库,东北国民党军派出了他们的王牌——新6军的新22师。然而,我军的战略部署非常巧妙,凭借第10纵队第29师的包围圈以及第2纵队和第7纵队的夹击,我军在法库附近展开了猛烈攻势。16日,双方展开激战,新22师在调兵山试图反击时,被我军第5师成功击退,并歼灭了其后卫部队。
面对突如其来的形势变化,东北国民党军迅速调整部署,然而我军在此时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趁机攻占彰武,成功歼灭了敌军第49军第79师,取得了冬季攻势的首个重要胜利。
1948年1月,我军在公主屯再度歼灭了新5军,并在新立屯消灭了第49军第26师,完成了冬季攻势的第一阶段任务。然而,被围困在法库的暂编第62师因为长期缺粮少煤,陷入了极度困境,终于在2月17日,通过新22师的接应成功突围。
突围的初期,暂编第62师的炮兵和新22师的支援部队一同向东大岭发起进攻,制造出突围将从东大岭展开的假象。然而,敌人随后改变方向,开始向北门,朝开原方向撤退。我军察觉后,迅速派出第3、第10纵队和两个独立师对其进行追击。最终,暂编第62师的大部分部队被我军歼灭。战斗结束后,统计显示我军毙伤敌人1220人,俘虏6018人,总计歼灭敌人7238人,只有少数敌人逃至开原。
这场战斗虽然歼灭的敌人数目看似不算庞大,但由于暂编第62师是中央军嫡系部队,因此缴获的装备非常丰厚。根据统计,我军缴获了近80门火炮,包括野炮、山炮、迫击炮、六零炮和火箭炮等,其中火炮的数量几乎相当于大半个炮兵营的装备。此外,还缴获了大量日制武器,包括掷弹筒27具、冲锋枪339支、自动步枪46支、重机枪54挺、高射机枪5挺、轻机枪258挺,以及大量马步枪和短枪。弹药方面,缴获了超过一百万发子弹和近1200发炮弹,极大地增强了我军的火力。
暂编第62师的残部在逃入开原后不久,也未能躲过我军的追击。开原解放后,残余人员仅有少数回到沈阳,之后被分配到新6军的各个部队,部分军官则被派往锦西地区进行整补。接下来的几场战斗,尤其是在辽沈战役的塔山作战中,我们与暂编第62师的残余力量再次展开了激烈交锋。
这场战斗不仅是一次重大的战术胜利,也是一次对敌方装备和兵力的彻底打击。通过这场战斗,我军在装备、人员和战术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接下来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