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之前,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我们后续推送的类似优质内容,也方便参与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最大动力!
文 | 星河
编辑 | t
“太祖天锡,智勇兼备,神武无双……”
公元1626年,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驾崩,享年五十八岁。这位被誉为清朝奠基人的传奇人物,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勇气闻名于世。然而,他的去世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迷雾,除了官方史料记载他因病而亡外,后世对他的死因仍存在诸多猜测和争议。
努尔哈赤出生于女真族一个官宦家庭,但当时家境已日渐衰落。他的父亲曾任建州左卫指挥使,年轻的努尔哈赤也常常随父亲采集山货,帮助补贴家用。少年时代的艰辛生活并未削弱他的志气,反而磨练了他的坚韧与勇敢。他自小骁勇善战,初登战场便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多次建立战功,最终继承了父亲的官职,踏上仕途之路。
正值明末社会动荡,英雄辈出,起义频发。努尔哈赤之所以举兵反明,背后不仅是个人抱负,也有现实的家国之痛。1583年,努尔哈赤的父亲与祖父为劝说女真部落王杲之子阿台投降明朝,不料遭遇明军围攻,父子双双战死沙场。时年仅25岁的努尔哈赤,誓言为先辈复仇,自此踏上了征伐明朝的道路。
经过二十余年的艰苦征战,努尔哈赤最终统一了建州女真,于58岁时成功建立后金政权,正式开启与明朝长达数十年的对抗。努尔哈赤的名字,令明朝军队闻风丧胆,正如《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所言:“自二十五岁征战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他所征服的明朝城池数不胜数,但在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挫折——宁远之战,这场惨败也成为他晚年最难以释怀的痛楚。令人唏嘘的是,战败不久后,努尔哈赤便猝然去世,令人猜测这是否与战役失利有关。
宁远之战爆发于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亲自率军围攻宁远城。此前,他已多次击败明军,威震四方,甚至有大量明臣建议弃城逃亡。唯独明朝将领袁崇焕坚持固守,他利用西洋引进的大炮作为防御利器,将原本部署在城外的火炮集中到城内,待后金军队攻城时,炮火猛烈,令努尔哈赤军队死伤惨重。
努尔哈赤眼见攻势受阻,不甘心败北,坚守对峙长达十一日,最终因形势不利不得不撤兵。这场战役对他来说是沉重打击,不仅让他颜面扫地,也极大打击了后金军的士气。数月后,他突然离世,令外界对其死因产生诸多猜测。
官方清史记载他是因病逝世,记载详细表明:“七月二十三日,皇帝身体不适,开始接受治疗。八月初七病情加重,拟返回沈阳。十一日,皇帝驾崩。”据说他患的是背部恶疮,曾尝试用“清河坐汤”疗法缓解症状,但效果甚微,最终导致病情迅速恶化。
然而,这个“病死”的说法并未被所有人认可。有人推测努尔哈赤其实是因战伤而亡,特别是朝鲜官员韩瑷的记载引发了广泛关注。韩瑷作为当时随朝鲜使节来访的翻译官,亲眼目睹了宁远之战。
他在袁崇焕邀请下登上城楼,见证了后金军在西洋大炮打击下溃败的场面。回国后,他写下记录称:“努尔哈赤受重伤,因愤懑而死。”这一说法被后世朝鲜学者李星龄收入史书,成为努尔哈赤非病死而是重伤死的有力依据。
但这种说法实际上并不牢靠。毕竟韩瑷只是旁观者,其记述带有主观想象,缺乏直接证据。真正与努尔哈赤交战的袁崇焕从未提及此事。明史明确记载:“皆云奴耻宁远之败,遂患疽,死于八月。”若努尔哈赤被大炮重创,明朝军方必会大书特书其战功,但史书对此全无记载。
更重要的是,宁远之战后,努尔哈赤依然能亲自率军出征蒙古。四月时,他已兵临蒙古,轻松取得胜利。倘若负伤严重,怎可能如此迅速恢复并发动大规模作战?
由此可见,努尔哈赤死于恶疮的记载更为可信。晚年连番征战,战败带来的心理打击极大,他难以接受屡战屡败的现实,心情郁结导致病情加剧。古代医疗水平有限,若不能及时治愈恶疮,致命风险极高。
关于努尔哈赤死亡的各种猜测,也许只是后人对这位传奇英雄不甘平凡结局的臆想罢了。毕竟,纵观其一生刀光剑影,能在战火中屹立数十载,却最终因病而亡,也显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努尔哈赤[OL]
百度百科·宁远之战(1626年明朝与后金在宁远爆发的战役)[OL]
中华文史网·努尔哈赤死因再辨析[OL]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