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发布了退位的诏书,这一事件标志着清王朝的正式灭亡。在此时,陕甘总督升允仍在率领清军发起攻城战,连续攻克了十多座城市,眼看就要攻下西安,准备拥立溥仪建立一个偏安于西域的小王朝。令人意外的是,溥仪的退位消息突然传来,甘军士气瞬间崩溃,仿佛霜打的茄子,完全失去了斗志,最终只能无奈地撤退。
这位几乎能改变历史走向的陕甘总督升允,出身于显赫的镶黄旗世家,从小接受严格的传统教育。光绪八年(公元1888年),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举人,凭借家庭的支持,他的人生似乎一帆风顺。然而,他的命运从未离开过清朝的怀抱。在慈禧太后逃亡西南的途中,升允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她的安全,使得慈禧信任他并将其提拔,在官场上顺风顺水。
然而,随着梁启超等人在推行立宪制度,升允却对此抱有强烈的反对态度,因而被朝廷指责为妨碍新政而革职。没过多久,武昌起义爆发,慈禧再度启用升允,任命他担任陕西巡抚,负责全面的军事事务,成为了一位封疆大吏。但此时的清朝已如同灯下的纸张般千疮百孔,升允从此踏上了他戎马一生的旅途。
为了重新振兴皇室的希望,升允带领清军向东挺进,迅速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不仅连下数十座城市,西安也即将被攻陷。然而,就在升允打算进攻西安,准备迎接溥仪建立小王朝之际,远在京城的溥仪却下达了退位诏书,全城欢声雷动,庆祝新政的到来。
此消息传到陕甘地区时,升允起初对此毫不在意,因为他觉得西安触手可及,眼看自己要为清朝建立一片新的封地。尽管外界劝告不断,升允依然我行我素,甚至采取极端措施对待战俘和革命者,直到士兵们的反对声日益加剧,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终做出退兵的决定。
虽然撤退,但升允心中对“复辟”的渴望难以扑灭。为此,他甚至千里迢迢前往日本,希望能借助外力恢复清朝的辉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内局势更加复杂,他趁机与张勋策划复辟,但计划因张勋的泄密而戛然而止。
尽管失败,升允始终没有放弃复辟的努力。在袁世凯去世后不久,他回到徐州,已携带来自日本的资金支持,找到了张勋。见到如此状况,张勋的复辟决心也愈加坚定。
最终,在1917年,张勋趁着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的矛盾,带领5000名“辫子军”占领了京城,并将黎元洪驱逐出去。与此同时,年仅12岁的溥仪被抬上皇位,年号改为宣统九年,改挂龙旗,升允则被授予大学士的头衔。
然而,这场复辟闹剧仅持续了短短12天就匆匆结束。心系满清皇室的升允,在历史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最终也无力回天。1931年,他带着遗憾在天津租界病逝,这位忠心耿耿的权臣,在孤独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升允作为清朝的一名忠臣,他的爱国情操不容忽视,然而,他所采取的措施却是愚忠。他未能意识到历史的车轮不可逆转,此时的清朝已经病入膏肓,单凭他个人的努力根本无法扭转局势。任何不符合民意的举动,终将招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