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不废除汉语竟成清廷的功德?清廷不是不想、而是根本就做不到
创始人
2025-09-23 10:33:14
0

满洲人入关之后,为了彻底抹杀华夏民族的民族意识,实行了一项极端残酷、血腥至极的“剃发易服”政策。这项野蛮的政策,目的就是通过强制改变汉人的外在形象来削弱他们的文化认同,企图彻底瓦解汉民族的精神根基。面对这一无理且令人发指的行为,广大汉人展开了强烈的抵抗,但清廷却毫不手软,为了达到统治目的,不惜屠戮了数千万无辜百姓,这段血腥历史成为清朝暴政的浓重印记。

然而,尽管服饰和发型被强制改变,汉民族的语言文字——汉语,却奇迹般地得以完整保存下来。这就引发了一个疑问:与服饰和发型相比,文字更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为什么清廷没有选择彻底毁灭汉字?倘若将汉字消灭,岂不是能根除汉民族的文化认同,更方便满清统治吗?清廷为何没有采取这种极端手段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历史上看,确实有过类似尝试。在金朝灭亡北宋后,统治者强行推广女真语,要求汉族百姓放弃自己的语言。许多汉人迫于压力,不得不开始学习女真语,甚至有些人逐渐忘却了本民族的语言。比如南宋大诗人陆游在《送范舍人归朝》中写道:“东都儿童作胡语,常时思此气生瘿。”反映了当时金朝统治下开封城内汉族儿童语言的变化。类似情形也出现在唐代诗人司空图的《河湟有感》中,描写了汉儿渐渐说起胡语甚至辱骂汉人的情形。这些诗句揭示了金朝推广女真语、灭绝汉语的努力。

尽管金朝统治者费尽心思想要让女真语取代汉语,最终汉语却占据了压倒性优势。金朝末期几位皇帝汉语造诣极高,整个统治阶层都沉浸于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中,不仅精通汉语,还学习诗文和书画,反倒遗忘了本民族的语言。这段历史教训使得清朝统治者意识到,强制灭绝汉语不但难以实现,而且极其吃力不讨好,于是他们对此不再抱有过高期望。

其次,清朝统治者虽然残暴粗暴,但他们缺乏推广语言这一细致且复杂工作的耐心和资源。像“剃发易服”这种直接而血腥的政策,执行起来简单粗暴,不服从者便直接斩杀,效率极高。而语言推广则截然不同,学会一门语言需要长期的学习和适应。普通汉人习惯了汉语语法和词汇,转而去掌握一门与汉语差别巨大的满语绝非易事。满洲人能够耐心地教会所有汉人满语吗?显然不可能。

再者,即便清朝下决心灭绝汉语,也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推广满语的教师不仅需要精通满汉两种语言,还需具备有效的教育方法。像和坤这样能驾驭双语教育的能人极为罕见。清初入关时,满洲人在人口和文化上均处于劣势,根本无法派遣大量满语教师去推广满语。此外,满洲人还必须依靠部分汉族士大夫这些“民族败类”配合推行政策,这些人多半不愿意放弃汉语,甚至成为“剃发易服”等政策的先锋。

我们知道,清廷强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时,很多汉族士大夫为了保住自己的一席之地,甘愿放下尊严,快速服从。例如清军攻入南京时,南明弘光朝廷礼部尚书钱谦益决定投降,轻描淡写一句“头皮好痒”,便匆匆剃发,过程不到一刻钟。可若让他们学满语,情况则复杂许多。满语的语法、发音与汉语相差甚远,即使是这些利己的士大夫,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普通百姓更不可能。

此外,满洲政权并非稳固无忧,根本无暇再制造新的、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剃发易服”政策已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层层叠叠的反抗浪潮,清廷花费数十年时间才勉强镇压。若此时强行推行灭绝汉语政策,势必引发更大规模的民变,清廷难以承受这样的风险。为了稳固统治,他们只能抱着“消化已得猎物”的心态,不敢轻举妄动。

最后,满语本身是一种远逊于汉语的“低级”语言。强制推广满语,只会加剧汉民族对满洲人的蔑视,从而导致对清廷的反感更深。反倒,清朝统治者自己也深受汉文化的吸引。清太宗皇太极极为热衷于汉语典籍的研读,不断将汉文经典翻译成满文,以便满族内部推广。随着时间推移,满族上层已经完全掌握汉语,满语逐渐被废弃。到了清朝灭亡时,满族上下几乎无人再懂满语。

综上所述,清廷未灭绝汉语,也非出于什么仁慈心肠。他们恨不得从根本上消除汉民族的文化特征,使之彻底沦为奴隶,但他们无力实现这一目标。正是汉语强大的生命力,使我们民族能够生生不息,屹立于东方。每当听到阎崇年一类人美化清廷不灭绝汉语的说法,笔者就感到极度厌恶。这种歌功颂德,实在令人作呕。正所谓“人至贱则无敌”,可谓恰如其分。

提笔至此,笔者不禁想起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强制推行日语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彻底抹杀汉语,使华夏子孙忘却根本文化,最终沦为日本的奴隶。只可惜占领时间太短,计划未能完成。相比之下,日本在台湾长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几乎达成了这一目的。日本统治期间,台湾人民被禁止使用母语,接受“皇民化”教育,从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严密控制台湾。直到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普通台湾民众普遍只会说日语,汉语濒临消失。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主权后,首要任务便是废止日语,推广国语。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魏建功和同事们怀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放弃复员回乡的选择,投身远赴台湾推广国语的工作。1945年10月,魏建功携家属离开白沙前往重庆候机赴上海,同行的还有何容、王炬、王玉川、齐铁恨及女师国语专修科的师生们。正是他们的努力,使台湾同胞逐渐放弃日语,改讲国语,成为中华民族真正的英雄。

然而,日本在台湾遗留下来的影响依然深远。至今台湾仍有不少亲日派,他们竟然纪念甲午战争及带来巨大民族伤害的《马关条约》,因为正是这场战争和条约使日本占领了台湾。对他们而言,居然视此为荣耀,实在令人汗颜。

相关内容

马来西亚旅游公证认证需要什...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你兴冲冲地规划好了马来西亚之旅,预订了梦幻的...
2025-09-22 17:00:24
大美北京|什刹海文化旅游推...
9月2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西城区文旅局获悉,以“畅游魅力西城 浸...
2025-09-22 16:59:03
丹东银行行长于晓宇任职资格...
中国网财经9月22日讯 今日,辽宁金融监管局公布批复显示,核准于晓...
2025-09-22 16:55:19
原创 ...
在很多人的眼里,有房有车是他们人生奋斗的目标,更是成功人士的标配。...
2025-09-22 16:54:58
德国展览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中...
最近看了德国展览业协会(AUMA)发布的2025-2026行业趋势...
2025-09-22 16:52:03
原创 ...
黄金一公布,老特立马“想聊天”了? 9月7日,中国央行丢出一颗“金...
2025-09-22 16:50:54
超强台风“桦加沙”杀到!香...
据凤凰卫视报道,超强台风“桦加沙”不断靠近,香港天文台在9月22日...
2025-09-22 16:49:07
原创 ...
近日,赛车场上可谓是星光熠熠,热闹非凡。韩东君晒出了和王一博、许魏...
2025-09-22 16:47:40
选择滑雪场闸机时最应该考虑...
在选择滑雪场闸机时,众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无疑是系统的耐用性与环境适...
2025-09-22 16:47:32

热门资讯

原创 黄... 文章首发挑战赛: 1948年12月下旬的一个寒冷日子,南京的国民党为在战场上败北并最终死于战斗的第七...
再不见城南月圆 秦婼诗商南丞_... 第1章 1 秦S诗第9次昏迷进急救室时,商南丞再也顾不得颜面,冒着滂沱大雨,跪倒在那个男人的家门口...
原创 苏... 自古以来,叛徒一直是人们既痛恨又复杂喜欢的对象。这种矛盾的情感源于不同角度的看法:对被背叛的一方来说...
原创 顺... 中华文明的历史纵深绵长,跨越五千年的岁月,其中有两千年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清朝作为我国封建王朝的终结者...
2025西泠春拍 | 耿东升:...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
原创 古... 当皇帝真的是一件值得追求的事吗?许多人可能会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成为皇帝,那可太好了,谁不想...
原创 赵...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赵构的接班人之选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赵构,这位曾骑着“泥马”渡河的皇帝,终于决定...
欧洲贵族称号为什么也是”公侯伯... 欧洲古代社会是个等级非常分明的社会。在一些题材关于宫廷生活的电视剧中,我们不难听到诸如“公爵”、“伯...
原创 北... 在中国历史中提到北宋,大家的印象往往是软弱无能、内忧外患。的确,北宋时期多次面临战争压力,但由于军事...
原创 陈... 1965年12月,罗瑞卿总参谋长的辞职一事成为了全军上下的焦点。人们纷纷猜测,下一任总参谋长的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