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纪念馆珍藏着一张珍贵的土地房产所有证。1948年12月12日由深泽县政府颁发,赵庆章、王同素、赵建亭、赵聪芬共同持有。1976年, 持证人赵庆章捐赠给西柏坡纪念馆。这张小小的土地房产所有证见证了广大翻身农民分得土地的喜极而泣,见证了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土崩瓦解,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
证件为毛边纸,长38厘米,宽33厘米,由于岁月的侵蚀纸张已泛黄,边缘部分有不同程度的细微破损,但字迹依旧清晰可见。证件上方用毛笔横向写有“土地房产所有证”楷书字样。右侧繁体竖排用毛笔写有“华北区土地房产所有证第一联,深字第九十七号,深泽县第五区孝敬村居民赵庆章、王同素、赵建亭、赵聪芬,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之规定确定,本人本户全家所有土地共计七段十四亩二分五厘,房产共计叁间半,地基壹段亩贰分贰厘六毫,均作为本人本户全家私有产业,有耕种居住典卖转让赠予等完全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特给此证”。姓名处摁有手指印,右侧下方盖有方形印章,边缘处有三角形的骑缝印章。左侧同为繁体竖排用毛笔记录了分得土地房产的位置、尺寸、种类等情况,时间为中华民国卅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分得房产处盖有方形印章。
1947年3月30日枣林沟会议结束后,刘少奇率领中央工作委员会向华北转移。他一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发现很多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很多老百姓分配土地不均甚至没有分得土地。如晋北忻县、崞县、代县、宁武、静乐等县,进行土改的817个主要村庄中只有280个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很多贫困农民仍然无地,同时中小地主还普遍存在剥削农民的现象,如忻县南向村经过了土改,仍有80多户贫农缺地400亩,而中小地主仍有400余亩地出租。刘少奇深为晋西北人民生活的贫困状况所震惊。1947年4月22日,刘少奇把一路上所观所想的问题给晋绥地区的同志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从兴县到原平,沿途看了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的现象,特别是他们没有衣服穿……许多农民多年未制过衣服,一家八九口人共穿一套破烂衣服。”刘少奇感到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就会引起群众对共产党的不信任,难以支持长期战斗。他认为必须采取新办法,使人民的穷苦状态有所改变,发展生产,有吃有穿。他提出要进行土地改革,认为解决土地问题是提升人民对共产党情感的中心环节。刘少奇还指出晋西北土改的群众运动非常零碎,没有系统,他提出“没有一个有系统的普遍的彻底的群众运动,是不能普遍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的”。毛泽东充分肯定了刘少奇的这封信,1947年7月25日,他对这封信作出了批语,写道:“少奇同志这封信写得很好,很必要。少奇同志在这封信里所指出的问题,不仅是在一个解放区存在着,而是在一切解放区在不同的程度上存在着;他所指出的原则,则是在一切解放区都适用的。因此,应将这封信发到一切地方去,希望各地领导机关将这封信印发给党政军各级一切干部,并指示他们研究这封信,用来检查自己领导下的一切群众工作,纠正错误,发扬成绩,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改造一切脱离群众的组织,支持人民战争一直到胜利。”
经中央批准,全国土地会议于1947年7月17日到9月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刘少奇在开幕式上强调,这次会议的任务是要从土地问题出发,讨论一切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同年10月10日在陕北神泉堡正式向全国公布并施行。《中国土地法大纲》旗帜鲜明地从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出发进而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符合广大农民群众千百年来的强烈愿望。
随着《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各解放区掀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一亿六千多万农民分得了土地,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平山县南庄村是当年中组部驻地,经中央同意中组部向南庄村派出了土改工作团30余人,工作团下分12个工作组,每组有一至三名干部领导。在中组部土改工作团的领导下,村民均分得了土地房产并领到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南庄村刘福增回忆:家里有6口人,兄弟3个,我18岁就参军了,走之前天天吃不饱,都是靠给地主打工挣点饭吃。地主给多少算多少。有活干时能吃饱,没活干时就饿肚子,农闲时没工打,家里没粮食吃,只能去借,借的时候答应第二年还人家,等到了第二年,又得去借。今年借明年,明年借后年。土改时家里分了6亩多地,有饭吃了,我在外面打仗也更勇敢了。1949年负伤回家后,那时家里早不再借粮了,隔几天还能吃一回细粮。南庄村王怀昌说,在南庄村,村民都喜欢能种水稻的水地,不喜欢旱地。土改前家里有几亩旱地,分地的时候,旱地抽了二亩出去,补了二亩水地。这样分,大家都心服口服。等到了分地那一天,驻村干部站在台上读名单,老百姓拿到土地证时,很多人热泪盈眶,嘴里喊着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老百姓打起鼓敲起锣扭起了秧歌唱着:土地证四方方,鲜红的金印盖中央。感谢中国共产党,咱们的生活有保障!
土改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战争的胜败。1947年3月,国民党把进攻的方向放在了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中共中央在撤离延安时,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问毛泽东对最后胜利是否有任何怀疑时,他的回答甚至连军队也没有提,只是说:“那就要看我们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得好不好。蒋介石肯定要失败,因为他反对农民的土地要求。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一定会胜利。”
农民摆脱了封建地主的压迫和剥削,分得了属于自己梦寐以求的土地和房产。他们努力发展生产,积极缴纳公粮,保障物资供应,拿起枪来踊跃参军,抬起担架背上粮食积极支前。妇女们承担起制作军鞋、被服的任务。当时的解放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支前民谣:“一条扁担两头弯,千里迢迢来支前。一头担的是白面,一头担的是炮弹。白面送给亲人吃,送来炮弹打坏蛋。”总之,人民群众的支援为全国解放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