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千余年,古老文字更鲜活(文化中国行·感知文化里的中国·关注冷门绝学)
创始人
2025-09-23 07:33:29
0

实验室内,张展(左)正在和学生扫描录入甲骨文拓本。 霍亚平摄

甲骨文的“走”字。 安阳师范学院供图

安阳师范学院学生在校园跳甲骨文广播体操。 霍亚平摄

“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界面。 安阳师范学院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

古文字、濒危语言、历史地理学、古典文献等学科,学术关注度低、壁垒高、研究难度大,被称为冷门绝学。科技赋能甲骨文活化的团队、修复简牍的青年学者……冷门绝学遇见当代知音,焕发新的活力。本版推出系列报道,走近不同领域的冷门绝学工作者,看他们如何用热爱、执着与创新,让冷门不冷、绝学有继。

——编 者

1985年成立殷商文化研究班,2000年研发甲骨文输入法、开启甲骨文数字化之路,2021年招收文物、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2024年组建数字甲骨共创中心、实施甲骨文全球数字化回归计划……在河南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文化墙上的历史沿革仿佛让人看到,一片片甲骨上的古老文字穿越3000余年款款而来,携手前沿科技,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在实验室的会议室,有一幅书法作品,上书“冷门不冷,绝学不绝”8个大字,落款是“癸卯秋月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九一分校”。这幅字的来历,要从2023年讲起。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永革回忆,那年夏天,他突然接到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九一分校一名老师的电话,对方在网上看到实验室发布的一套甲骨文广播体操,非常感兴趣,想来拜访学习。当年秋天,校长就带队前来,这幅字就是当时一名热爱书法的老师写的。

“冷门不冷,绝学不绝”。刘永革把这句话当作祝愿,也是实验室同仁的努力方向。

把甲骨文“搬进”电脑

研究进入“云时代”

甲骨上的古老文字如何进入当代生活?这背后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让甲骨文“活”起来。这件事,刘永革和他的团队做了25年。

“现在我们都用电脑打字,怎样用电脑打出甲骨文?”2000年,安阳师范学院一名研究甲骨文的老师向刘永革提出一个问题,当时刘永革是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系的一名青年教师。“那时我对甲骨文一窍不通,但我知道,对于计算机语言来说,甲骨文和汉字都是一种符号,既然汉字能输入计算机,甲骨文为什么不可以呢?”刘永革说。

他用了3年时间,成功研发出甲骨文输入法。随后刘永革又加入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韩江苏教授2004年申请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甲骨文图文资料库”。

“‘甲骨文图文资料库’一做就是8年,把诸多甲骨文拓片、繁重的文献资料、书籍等‘搬进’了电脑,方便学者查阅。”刘永革说。

随着研究的深入,集甲骨文文献库、著录库、字库等三库合一的“殷契文渊”项目启动,2019年向公众开放,成为免费的专业化甲骨文数据平台,集纳的甲骨文字库包含单字5086个、字形6234个,甲骨文研究文献3万余篇,是世界上现有资料最齐全、规范、权威的甲骨文数据平台。这也标志着甲骨文研究进入“云时代”。

实验室的新生代研究者也崭露头角。2021年,刚进实验室两年的张展申报的“基于位置敏感网络的甲骨碎片多源图像拼接方法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这个项目利用人工智能图像技术,研发甲骨文自动缀合系统,以便在数千块甚至上万块甲骨碎片中搜索边缘、纹理和残辞匹配的目标,为甲骨文破译拓展出新的路径。目前,这套系统已经缀合甲骨碎片120组。

刘永革说,接下来,实验室将继续补充基础数据,运用高清拍摄、微痕增强、三维建模等技术,建设“甲骨文全信息模型”。同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包括甲骨文识别与字形分析、甲骨文知识图谱等。

全信息采集

实现数字化回归

不久后,刘永革要和同事飞往法国,去4家博物馆拍摄甲骨的高清图片。这是实验室联合腾讯SSV、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安阳市文物局共同发起的“甲骨文全球数字化回归计划”的工作之一。

“这不仅是对甲骨文的抢救性拍摄,而且有助于甲骨学的后续研究。”刘永革说。他们通过高清拍摄、微距拍摄、三维建模等,对每一片甲骨拍摄150余张照片,进行全信息采集,实现甲骨实物在数字空间的高保真还原和保护,还通过红外线摄影、光谱分析、微量元素分析产生不同图层,为甲骨学研究提供借鉴。

安阳殷墟发现了近16万片甲骨,分别收藏于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科研机构、高校等180余家机构。随着时间流逝,很多甲骨风化、破碎,甚至字迹消失,数字化保护是当务之急。“除了法国,今年还有望把德国收藏的400多片甲骨的数字化全信息采集回来。”刘永革说,去年他们已从韩国带回8片甲骨的数字化全信息。

以前跳广场舞

现在做甲骨文广播体操

除了研究保护甲骨文,刘永革和团队成员还致力于让甲骨文融入生活。采访中,刘永革起身演示甲骨文广播体操:双手高举并拢,膝盖微屈,身体前后摆动。“你看这像不像流动的‘水’?”刘永革说,“这是甲骨文广播体操里的一个扩胸运动。”

甲骨文广播体操由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织发起,以19个甲骨文字为基础,结合古文字、音乐、舞蹈、体育等多学科开发,现已推广到北京、广东广州、四川成都等地。

“以前感觉甲骨文离我们很远,现在觉得甲骨文没那么神秘了。”安阳市某中学退休教师李莉说,她和伙伴们常在公园跳操,以前跳广场舞,现在做甲骨文广播体操。

李莉每天都打卡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发的“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小程序里有个“每日一字”栏目,她喜欢带着孙子一起学。“每日一字”栏目每天会选出一个甲骨文,让读者猜是什么字,然后揭晓答案并给出解释,还会用图像演示这个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变化过程。

“只有让大家有机会接触到甲骨文,人们才会认识它、了解它,进而爱上它。”刘永革说,“这样,这个冷门就不冷了。”

在这个曾荣获第二十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研究团队,青年学者占比71%。刘永革和同事们觉得,甲骨文还有很多字未被破译,殷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只要发现新材料、获得新信息,甲骨文这门‘绝学’就不会绝”。研究成果有人用,前行路上有同行人——这就是刘永革们“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之源。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1日 11 版)

相关内容

马来西亚旅游公证认证需要什...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你兴冲冲地规划好了马来西亚之旅,预订了梦幻的...
2025-09-22 17:00:24
大美北京|什刹海文化旅游推...
9月2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西城区文旅局获悉,以“畅游魅力西城 浸...
2025-09-22 16:59:03
丹东银行行长于晓宇任职资格...
中国网财经9月22日讯 今日,辽宁金融监管局公布批复显示,核准于晓...
2025-09-22 16:55:19
原创 ...
在很多人的眼里,有房有车是他们人生奋斗的目标,更是成功人士的标配。...
2025-09-22 16:54:58
德国展览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中...
最近看了德国展览业协会(AUMA)发布的2025-2026行业趋势...
2025-09-22 16:52:03
原创 ...
黄金一公布,老特立马“想聊天”了? 9月7日,中国央行丢出一颗“金...
2025-09-22 16:50:54
超强台风“桦加沙”杀到!香...
据凤凰卫视报道,超强台风“桦加沙”不断靠近,香港天文台在9月22日...
2025-09-22 16:49:07
原创 ...
近日,赛车场上可谓是星光熠熠,热闹非凡。韩东君晒出了和王一博、许魏...
2025-09-22 16:47:40
选择滑雪场闸机时最应该考虑...
在选择滑雪场闸机时,众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无疑是系统的耐用性与环境适...
2025-09-22 16:47:32

热门资讯

第十届土耳其航空世界高尔夫杯上... 作为飞往全球国家数量最多的航空公司,土耳其航空于2025年9月15日在上海佘山高尔夫俱乐部举办土耳其...
张掖市甘州区“奔跑吧·少年”第... 9月19日,由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张掖市甘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 张掖市甘州区“奔跑吧·少年”第...
象棋世锦赛和上海杯大师赛首日赛...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9月22日,农行杯第十九届世界象棋锦标赛暨农行杯第五届世界青少...
原创 汉... 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称帝后,中国的皇帝数量多达四百余位,这些皇帝的统治水平千差万别。从赫赫有名的千古一...
楔形文字的演化和破译过程 苏美尔楔形文字泥板 最近西方历史辩伪的话题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有的文盲“学者”和网友问,西方的楔形文字...
原创 古... 一、刑罚的残酷与羞辱 自夏朝以来,我国历史上便有了专门用来惩治罪犯的刑罚,死刑是其中最为严厉的一种...
原创 历...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雍正皇帝后宫的女人们大都美丽动人,各具风采,但她们的命运却充满了波折与悲剧。与...
原创 刘... 在三国历史中,刘备进位汉中王这一事件,可是相当关键的转折点。那是公元 219 年七月,刘备在众人的拥...
原创 湖... 我国的省级行政区除了简称,还有一些有“数字+简称”的名称。比如福建省简称闽,也称八闽;广西简称桂,也...
原创 朱... 公元1425年5月,刚刚登基不到十个月的明仁宗朱高炽突然在北京去世了。虽然太子朱瞻基早已确定继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