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迷雾层层叠叠,我们需要具备辨别真假的慧眼,穿透时间的缝隙,往往那些被忽视的细微线索,能揭示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历史充满魅力,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仿佛一首永无止境的长歌,歌声飘荡之间,伴随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而那数百位帝王则成为这首歌里不可或缺的“歌词”。
在众多皇帝之中,有许多英明神武的君主闪耀其间,但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光彩夺目的却并不多见。
不可否认,朱元璋是一位传奇帝王,他身上发生了许多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勾勒出一个既有血有肉,又贴近生活的平凡人物形象。
我们常常认为皇帝权力至高无上,享受着人生的极致快感,但单纯的享乐并非一个好皇帝的标志,而往往是昏庸的代名词。
人人都会追求享乐,这本无需多言,但只顾沉溺于享乐的皇帝,难以成为贤明君主,自然无法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纵情享乐的皇帝,身体状况往往不佳,英年早逝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甚至未能留下子嗣,只能将江山拱手让人,实在令人唏嘘。
因此,后宫佳丽三千并非福祉,若无节制,终将自食恶果,成为自己统治的隐患。
朱元璋也未能完全避免享乐的诱惑,他的后宫据史料记载,至少有二十位有名的妃子,如果算上临幸的宫女,数量则更加庞大。
但令人惊讶的是,朱元璋并未因后宫繁盛而荒废政事,他的子嗣也异常众多,展现了其强大的精力和体力。
在朱元璋众多子女中,混血的含山公主尤为长寿,活到近九十岁,孀居六十五年,历经明朝八位皇帝的变迁,亲历了朝代的风云。
俗话说“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对于有作为的皇帝来说,开疆拓土是快速壮大的捷径,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原王朝的辉煌传至更远的地方。
然而开疆拓土不能光说不练,必须拥有真才实学,否则只会白白输送资源,成为别国笑柄。
显然,朱元璋凭借他的文治武功,让大明在建国初期便声名远扬,这绝非虚言,而是实力的体现。
当中原王朝强盛,周边小国纷纷臣服求援,但要取得臣服,就得有真诚和诚意。当时被称为高丽的韩国,送出的大礼是一位全国海选的大美人,史称高丽韩妃。
作为出身贫寒的朱元璋,登基为帝后自然享受权力带来的便利,美色成为权力的象征之一,朱元璋自然不会错过。
朱元璋体力过人,日理万机之余,也未忽略后宫的经营,这使得他的后宫妃嫔众多,子嗣也极为丰富。
但美人众多难免审美疲劳,朱元璋喜欢新鲜感,当高丽韩妃入宫时,他心中充满欢喜。
高丽韩妃很快怀孕生下朱元璋第十四个女儿含山公主,但此举引起中原妃嫔的强烈嫉妒。
含山公主出生后,朱元璋的新鲜感逐渐消退,在妃嫔排挤下,韩妃愈发思念故乡,最终郁郁而终。
失去母亲的含山公主童年孤独,庞大的皇室家族中举目无亲,朱元璋似乎也渐渐淡忘了这位女儿。
在孤独中,含山公主学会坚强,明白了如何在宫中艰难生存。
洪武二十七年,十四岁的含山公主美貌动人,却在宫中遭受排挤,遂请求出嫁离开皇宫。
朱元璋便将她嫁给华阴人尹清,尹家视此为福气,悉心照顾她,这也是含山公主首次感受到真正的家庭温暖。
尹清为人正直,十分宠爱含山公主,夫妻生活美满,育有两子尹勋和尹玉,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然而命运多舛,四年后尹清因病去世,年仅十八岁的含山公主一夜成寡,独自抚养两个儿子。
习惯了磨难的含山公主,没有再嫁,谦逊淡泊,独自度过漫长的孀居岁月,长达六十五年。
或许她看透了人生,亦或被生活磨砺得无所畏惧,她坦然面对风雨,生命无愧于她的坚韧,成为明代八朝长寿者之一。
俗语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明朝历代皇帝却未曾忘记含山公主,反而对她极尽恩宠,这或许是她长寿的秘诀。
明成祖朱棣下令重修她的府邸,封她为长公主;明仁宗封为大长公主;明宣宗任命其长子尹勋为孝陵卫副千户;明英宗则授予次子尹玉和长孙尹辉锦衣卫职务。
天顺六年,含山公主八十三岁,临终时收到明英宗亲笔信,信中写道:
“朕每念皇高祖所生亲王公主四十人,而享有高寿者今惟祖姑一人,诚难得也。近者承喻用度有缺,朕心恻然,特遣太监蓝忠賫送珠翠九翟愽鬓冠一顶……以膺悠久之福。”
愽鬓冠即凤冠,自永乐朝起仅皇后方可佩戴,明律明文规定亲王妃与公主不得擅自使用。
然而,历经八朝的含山公主破例获得此殊荣,实属罕见之举,显见皇室对她的特别尊重。
获此荣耀两个月后,含山公主辞世,结束了漫长而坎坷的一生。或许朱元璋也未曾预料,这位女儿竟见证了明朝八朝的兴衰变迁。
回望含山公主的一生,令人感慨万千,生活正是如此,当你学会随遇而安,它便不会亏待你。但如今,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宠辱不惊,静看庭前花开花落呢?
参考文献:《明史》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