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经过李悝变法的魏国焕发出惊人的国力,令周围诸侯无不侧目。回顾魏文侯在位期间,几乎无人能与其争霸相匹敌,魏国一时风头无两。然而,遗憾的是,这样的辉煌并未长久维持,魏国很快便开始走向衰败。
提到魏国的衰落,便绕不开魏惠王这个关键人物。他是魏文侯的孙子,也是导致魏国败落的主因。在他的统治下,魏国节节败退,国力日渐衰弱,最终被强大的秦国吞并,成为历史的尘埃。
就在魏惠王执政时,兵家中崛起了一位超凡的军事奇才——孙膑。正是他指挥的两场决定性战役——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摧毁了魏国引以为傲的精锐部队魏武卒,使魏国从此丧失了对外军事强硬的能力。虽然孙膑策划并指挥了这两场大战,但他并非真正的主帅,他的面前还有一位真正掌控战局的将军,那就是田忌。
田忌这个名字,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他更是教科书中的经典人物。没有田忌的协助,孙膑的计谋难以成功实施。正是田忌对孙膑的计谋言听计从,才造就了那两场辉煌的战绩。
那么,为何田忌会对一个曾被膑刑致残的“残疾人”孙膑如此全心信任?这一切的故事起源于一次别开生面的赛马比赛。
孙膑和庞涓曾是志同道合的师兄弟,两人均师从鬼谷子,钻研兵法,并立下誓言,未来要共享荣华富贵。庞涓先一步投奔魏国,凭借兵法才华迅速受到魏惠王器重,成为朝中权势显赫的新贵。待孙膑兵法修炼臻于大成时,也急忙投奔庞涓,但庞涓忌惮孙膑的才华,尤其垂涎孙膑祖传的兵法秘籍。为了得到心仪之物,庞涓暗中设计陷害,将孙膑膑刑致残,剜去其膝骨,使他无法再为魏国出将入相。
遭受重创的孙膑,虽然身心俱疲,却立志复仇。他装疯卖傻,隐忍多年。幸运的是,命运为他开启了一扇门:齐国使者出使魏国时,将孙膑秘密带回齐国,并介绍给齐国大将田忌。田忌见到孙膑,礼遇备至,视为贵宾,这让孙膑感动不已。毕竟当时残疾人极难获得社会重视,能够被尊敬,已是天赐的恩宠。
然而,田忌却因一件事愁眉不展——他即将与齐王进行赛马比赛。田忌多次败北,颜面尽失,每次见到齐王,都会被嘲笑:“爱卿,何时能赢我一次?”面对这种压力,田忌心中苦闷。
得知此事后,孙膑向田忌保证:“只要下次听从我的计策,你必能获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原话:“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半信半疑,但看孙膑神情真挚,决定赌一把。
赛马在齐国上层极受欢迎,齐王尤爱此项运动,常与田忌较量。不同于其他臣子对齐王的阿谀奉承,田忌赛马时从不故意输掉,令齐王颇感痛快。然而,田忌始终无法战胜齐王,因为对方拥有全国顶级良驹,而他的马匹虽然不俗,却远逊一筹。
要想赢得这场比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极难。有人可能认为赛马胜负具有较大偶然性,但这仅在马匹实力接近时成立。若马匹之间体力与速度悬殊,胜负几乎没有悬念。
田忌苦恼的原因正是此:他的马匹始终比不上齐王精心挑选的上等骏马。孙膑虽然被膑刑残害,却依然慧眼独具,他的谋略成了田忌唯一的希望。田忌虽不完全信任,却出于礼貌与试探之心,决定采纳孙膑的建议。
比赛当天,田忌严格遵照孙膑的策略出赛,最终竟意外战胜了齐王一局。这一小小胜利虽不起眼,却引起了社会不小的轰动。齐王好奇之下,追问田忌胜因。田忌不得不坦言实情,而细细分析便会发现,田忌的胜利并非因马匹实力提升,而是孙膑巧妙钻了比赛规则的空子,利用了规则漏洞。
当时齐国赛马采用三局两胜制,且按照马匹等级分为上、中、下三等,类似于现代拳击分级。马匹只能在相同等级内对决,保障比赛公平公正。
孙膑深谙此理,却不拘泥于表面规则。他建议田忌调整出战顺序:用自己的下等马对抗齐王的上等马,拼输一局无妨;然后用自己的上等马对付对方的中等马,以及用中等马对付对方的下等马,以此确保至少赢得两局,获得整体胜利。
结果正如孙膑所料,田忌最终以两胜一负赢得比赛。但从现代体育竞赛角度看,孙膑的策略显然是一种“作弊”,利用规则漏洞打乱了双方等级匹配,使得比赛公平性大打折扣。
可以想象,齐国既然设立了分级赛马规则,必定不允许随意更换等级马匹,否则齐王那些顶级马匹岂不是白白浪费?孙膑的计策本质上是人为破坏了规则约束,让双方不再处于同一竞争层级。
这犹如现代拳击比赛若允许轻量级选手去对抗重量级选手,用策略消耗对方优势,以获得整体比赛胜利,显然违背了体育精神的公平原则。
所以,尽管孙膑以此计策让田忌赢得了赛马比赛,展现了他卓越的谋略才能,但这背后的“规则钻空子”亦让人对其光辉战绩产生了不同的解读。
参考文献:《史记》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