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辽国灭亡以后,漠北的局势进入了动荡时期,原本强大的权力体系在瞬间崩塌,草原上的各部落开始陷入了长时间的内斗与混乱。各部之间为了争夺霸权不断爆发冲突,时局一片迷乱。根据历史经验,这种混乱的局面往往会催生出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领袖,最终将整个大漠一统。然而,在金国建立后,他们并未对漠北的局势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是采取了简化的策略,依靠笼络与武力的手段去对付游牧民族。
金国的草原政策可以用“以夷制夷”来概括,这也是他们最常采取的一项战略。每当草原上的某个部落逐渐强盛时,金国便会联合其他小部落,共同出击,将这个强大的部落拉下马。这个策略历代统治者都曾频繁使用,虽然屡试不爽,但也并非没有风险,它时常会让策划者自食其果。例如,金国的奠基者完颜阿骨打,本来是辽国在女真部落中的一个傀儡,然而阿骨打利用辽国的支持,一步步吞并了女真各部,最终推翻了辽国的统治。
金国建立初期,蒙古部落迅速崛起。1135年,蒙古的第一个大汗——合不勒汗开始向金国发起进攻。金国多次组织反击,却始终无法找到蒙古部落的踪迹,草原上似乎消失了他们的身影,几次北伐都无功而返。最终,在1147年,金国被迫与蒙古部落签订协议,金国用大量的金钱换取了短暂的和平。
与此同时,另一个草原部落——塔塔儿部,也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塔塔儿部又叫“鞑靼”,在辽国的文献中一般称作“阻卜”。和蒙古部落一样,塔塔儿部也源自室韦部,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水草丰富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这里被誉为游牧民族的摇篮。某一天,合不勒汗的妻兄赛因—的斤生病,蒙古人便请塔塔儿部的巫医前来治疗,然而巫医未能治愈病人,反而使得病情恶化,最终去世。蒙古部的贵族因怒杀了这名巫师,导致两部之间的仇恨渐生。合不勒汗去世后,蒙古部的新汗是俺巴孩。为了缓解两部之间的紧张局势,俺巴孩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塔塔儿部的首领。但不幸的是,在返回的途中,俺巴孩被塔塔儿部俘虏,并被送交给金国。金国皇帝决定将其处死,钉在木驴上。自此,蒙古部与塔塔儿部之间的恩怨便彻底结下了世仇。
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部与塔塔儿部的冲突愈发激烈。金国在金章宗的统治下,正值盛世末期。为了应对北方游牧部落的威胁,金章宗一方面加强了长城的修建,另一方面也不断组织北伐。塔塔儿部曾多次随金国一起出征其他部落,表现出一定的合作态度。1194年,金国的夹谷清臣指挥金军北伐,军势如破竹,迅速攻破了草原上的叛部。然而,塔塔儿部的士兵未等金国完全击溃敌军,就私自抢夺胜利的战利品返回。对此,夹谷清臣依照军规进行处罚。塔塔儿部的反应却是更加肆无忌惮的掠夺,金国误以为是夹谷清臣的处罚过于严苛,于是改由完颜襄接手领导塔塔儿部。
1196年,完颜襄指挥金军北伐弘吉剌部,取得了大胜。紧接着,他便带领军队大规模进攻塔塔儿部。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完颜襄向草原各部发布战书,号召所有部落共同出征。铁木真听到消息后,意识到报仇的机会来临,迅速通知了自己的义父——克烈部的首领脱斡邻勒,脱斡邻勒亲自率兵前来夹击金国的敌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金国与铁木真、脱斡邻勒合作,迅速消灭了塔塔儿部。
为了表彰铁木真和脱斡邻勒的贡献,金国封脱斡邻勒为“王”,他自此被称为“王汗”;而铁木真则被封为“札兀特忽里”,这个称号的确切意义至今未能考证,但推测它比“王”略低一些。为纪念这场胜利,完颜襄在蒙古草原竖立了两块石碑,一块用汉文刻写,另一块则用女真文,碑文至今仍保存在蒙古肯特省的九峰山地区。石碑详细记录了这场战争的经过及主要人物。
通过这场战争,东部草原上的塔塔儿部和弘吉剌部被彻底消灭,蒙古部崛起成为草原东部的最强势力。原本隶属于塔塔儿部和弘吉剌部的部落纷纷投向了蒙古部,铁木真的部落一跃成为草原上最强大的部落之一。而金国的北伐,则为蒙古的崛起扫清了障碍。值得注意的是,克烈部虽然在战争中获得了“王”的封号,但他们并未从中获得太多实际利益。由于克烈部位于草原中部,距离塔塔儿部和弘吉剌部较远,未能分得土地和资源,最终,真正获益的还是铁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