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妃与慈禧之间的权力博弈
公元1860年,咸丰帝因战乱避居在避暑山庄,身体状况日渐恶化。一日,丽妃正在侍奉咸丰帝,而慈禧忽然闯入。丽妃反应不及,急忙躲在帘后,却不小心将一块粉色的手绢掉落到床下。慈禧捡起手绢,闻了闻,顿时心头涌起了嫉妒之火。她随即大声叫来近侍太监,愤怒地指责丽妃。然而,这一句话,却让慈禧险些丧失了她的权力,而丽妃也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丽妃与慈禧同年入宫,因其天生貌美、心思细腻,又早早为咸丰帝诞下皇子,因此深得宠爱。在避暑山庄中,丽妃不再受皇宫繁文缛节的束缚,几乎每天都侍奉在咸丰帝身旁。而懿贵妃虽然性格强势、心机深沉,却因为咸丰帝的身体虚弱,渐渐失去了皇帝的宠爱。近几年,她的地位不断下滑,幸得一子依靠,又善于处理政事,才使得她依然保持着一些影响力。
这次,咸丰帝来到行宫避祸,身体虚弱,忧虑国事,常常草草看过奏章,就将批复交给懿贵妃代笔。一天,咸丰帝正在批阅奏折,心烦意乱,便召来懿贵妃继续处理政务,而自己则与丽妃共度闲暇时光。正在此时,懿贵妃突然到来,丽妃匆忙整理衣服躲了出去,却遗落了一块粉色手绢在床下。
咸丰帝看到懿贵妃打扰了自己与丽妃的独处,不由得有些恼怒,便不客气地斥责道:“有事明日再议,你且跪安!”慈禧听到这话,心中顿生不悦,缓缓跪下,随眼一瞥,却看到了床下那块粉色手绢。捡起来一闻,仍带着温度。她立刻认出这是丽妃的物品,心中醋意顿生,怒火中烧,立即大喊:“如意!”
小太监如意迅速进入,慈禧本欲命他将丽妃叫来,打算狠狠训斥她一番。可是,转头看到咸丰帝正盯着自己,心中一惊。她意识到,若是过于激动,可能会惹怒皇帝,甚至影响她自己的地位。于是,她迅速冷静下来,转念一想,便说道:“如意,去询问皇后是否正在歇息,如果她醒了,告诉她我要见她。”
懿贵妃处理完事务,摆弄着手绢,踏着步伐缓缓离去。咸丰帝对懿贵妃的无礼感到愤怒,立刻召见心腹大臣肃顺,准备处罚懿贵妃,将她降级到初入宫时的贵人之位。然而,看到肃顺对懿贵妃的削弱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皇帝的权威又面临了削弱的危机。若肃顺过于强势,便有可能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威胁到皇帝的统治。因此,这一处罚最终未能实施。
懿贵妃并未察觉这一变故,她仍旧盯着丽妃,心中满是嫉妒。她想,若不狠狠教训丽妃一番,恐怕心中的怒火难以平息。第二天,懿贵妃再次得知咸丰帝吐血的消息,心中一阵欣喜,觉得这是打击丽妃的好机会。她深知自己现在的身份还不足以直接动手对付丽妃,必须借助皇后的力量才是明智之举。
慈禧当时心思敏捷,见懿贵妃拿出那块粉色手绢,立即明白了她的用意。她不动声色地笑了笑,心中已有了主意。懿贵妃见皇后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愤怒,心中不禁感到一丝失望,便更加直言不讳地说道:“皇上今天又吐血了!这么下去,若皇上有个三长两短,皇长子才六岁,大权落入旁人之手,我们母子恐怕要过孤儿寡母的日子了。”
这一番话如同当头一棒,触动了皇后的心底。自古权臣篡权,孤儿寡母常常受制于人,皇后自然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她心头的焦虑顿时升腾,尽管性格沉稳,也禁不住感到一阵冷汗直冒。皇后随即决定召丽妃入宫,便命小太监去将她找来。
丽妃来到后,皇后开口训斥道:“皇上病成这样,你还不知检点,竟任由他如此折腾自己的身体。你自己不检点也罢,竟然把随身之物乱丢,若让外人看到,岂不丢了皇家脸面?”说着,她将那块粉色手绢扔在丽妃面前。
丽妃一看到手绢,瞬间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来这全是懿贵妃的挑拨之计。她虽深得皇帝宠爱,但如今若皇帝一倒,自己必定难逃一劫。于是,她扑通一声跪在皇后膝前,痛哭流涕。皇后心知她的眼泪并非仅仅为咸丰帝的病情,而是在为自己未来的命运而忧虑。
丽妃哽咽着说:“若皇上真有个万一,我便随他而去,那时只求皇后为我做主。”皇后深知她的意思,便温柔安慰,丽妃才渐渐止住了泪水。
自那以后,丽妃因病卧床,不再被咸丰帝召见,逐渐在宫中消失在了慈禧的视线之外。直至1863年咸丰帝去世,丽妃被遗忘在深宫之中。两年后,慈禧开始垂帘听政,凭借她为皇室所生的公主,丽妃被提升为丽贵妃。她低调隐退,过着平静的生活,直至54岁时因病去世。
那么,为什么慈禧在咸丰帝去世后并未打压丽妃呢?一方面,丽妃唯一的子嗣是女儿,并未构成威胁;另一方面,丽妃善于审时度势,低调行事,深知保全自己的方法,从而得以在权力的漩涡中平安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