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东汉末年的蜀汉名将,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他出身名门,乃大汉时期著名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同时也是马腾的长子。自幼以勇武著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健勇小公子”,以其卓越的武艺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闻名遐迩。
在他的早年经历中,马超曾参与过反抗曹操的关中联军,与曹操在潼关、渭南等地进行了激烈的交战。他的英勇表现一度使曹操陷入极大危机,但由于联军内部的内讧和矛盾,最终兵败,马超被迫流亡至汉中,投靠了军阀张鲁。
后来,马超转而投降刘备,辅佐刘备平定益州,攻取汉中,奠定了蜀汉的基础。刘备称帝后,封马超为骠骑将军,兼任凉州牧,并进封斄乡侯,追谥为威侯。可以说,马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他对刘备的事业贡献巨大。若无马超的辅佐,刘备想成就一番伟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马超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英勇事迹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文学、戏剧和影视作品中塑造的典型英雄形象。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临终前马超曾对刘备留下遗言,意外的是,这段遗言在41年后竟成了促使蜀汉灭亡的“催命符”,究竟缘由如何呢?
他的父亲马腾是西凉的实际掌权者,曾与韩遂等联合抵抗董卓及李傕的入侵。马超继承了祖辈的军事才能,率领西凉铁骑威震关中地区。曹操为稳固统治,企图控制关中,便设计诱杀马腾,同时暗杀马超的两位弟弟马休和马铁,试图削弱马超的势力。
得知家人惨遭毒手,马超悲愤交加,誓言要为父兄报仇。他怀疑曹操借攻打张鲁之名,实则意图吞并凉州,于是联合韩遂、程银等人组成关中联军反抗曹操。双方在潼关、渭南等地展开激烈交锋,马超以勇猛闻名,屡屡击败曹操的名将如许褚、徐晃和曹洪,一度占据优势,令曹操陷入险境。
然而,马超的好运并未持续,盟友韩遂被曹操谋士贾诩与郭嘉挑拨离间,内讧爆发导致联军分裂崩溃。马超在渭南战役中被曹操军队包围,虽然奋力抵抗,最终还是败退关中,流亡至汉中,投靠张鲁。
曹操得知马超败退后大喜,命令诛杀马超三族,使马超与曹操仇怨加深,彻底断绝了和解的可能。马超在张鲁处受到礼遇,但心中仍怀复仇之志,伺机重整旗鼓。后来刘备攻打汉中,马超看中了刘备的雄才大略,遂归附,成为其重要部将。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打刘璋占据的益州,经过一年多鏖战,除成都和雒城外,基本控制全境。最终刘备派遣简雍、刘巴等人劝说刘璋投降。刘璋内心犹豫,妻子吴氏劝他说:“天下大乱,英雄崛起,刘皇叔乃汉室宗亲,声威远扬,兵强马壮,且仁义之师,不同曹操之凶暴。若归附,尚能保全性命,不失为上策;若拒绝,必至灭亡,务必慎重。”
刘璋听从妻言,想到刘备的恩义和承诺,决定投降。他派张裔出城称臣,刘备承诺不加罪责,并封他为振威将军,赏赐金银财物,安置于荆州。刘备亲自迎接刘璋,抱慰其身,安抚部众,使双方士气大振,益州归于刘备统治。
事实上,刘备能够不费一兵一卒获得益州,马超的作用不可忽视。刘备攻打益州时,刘璋期待张鲁援军,没料到马超倒戈投奔刘备,令刘璋忧虑马超西凉人的杀戮本性,害怕益州遭屠城,最终选择降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历经艰苦鏖战,攻克曹操据守的汉中,获得关键战略胜利,赢得民心及文武大臣的支持,稳固汉室宗亲身份。马超作为忠诚的将领,为刘备出生入死,平定益州,攻取汉中,立下赫赫战功。
深知汉中战略重要性,马超联合一百二十多名高级官员,联名上书请刘备称汉中王,以彰显对汉中的统治权和争霸天下的决心。乱世称帝,需有人担当,马超正是那个值得信赖的领袖,请求刘备称帝的可信度因此大增。
公元221年,曹丕废汉自立,刘备紧随其后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以示区别。蜀汉成立一年后,年仅47岁的马超病逝。归顺刘备后,马超在西凉的地位逐渐削弱,刘备也忌惮其力量,多将其留守大本营,未全授兵权,令马超郁郁而终。
临终之际,马超托付刘备妥善照顾其家人。刘备感念其功绩,或出于忌惮,将马超弟弟马岱交由诸葛亮照顾,马岱因此深得诸葛亮信任,始终忠诚于蜀汉。然而,马岱的孙子马邈却为马家带来耻辱。
公元263年,魏大将军司马昭发起灭蜀战争,派遣邓艾与钟会分兵进攻蜀汉。邓艾采用奇兵,从阴平险道偷袭,突然现身江油城下,令守军措手不及。守将马邈无力抵抗,选择开城投降,并献上详细地图,协助邓艾军队直逼成都。
邓艾接受投降,委任马邈为向导,迅速攻占涪城与绵竹,逼近成都。马超临终时未曾料及,他一句对刘备的嘱托,竟间接导致其后人马邈背叛蜀汉,成为灭国的关键一环。
三国时期,蜀汉的兴衰与马超密不可分。他临终时希望刘备善待弟弟马岱,以延续家族荣耀,但这遗言却意外成为蜀汉灭亡的“催命符”。马超后人马邈的叛变,最终导致了蜀汉的覆灭。不过,世事无常,诸多因缘际会,难以归咎于某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