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曾评价他为“虽然是国民党中将,但却是朝鲜战争中最能打的韩国将军!”
1983年,韩国国防部举行了一次朝鲜战争四大英雄的评选,最终确定了“麦克阿瑟、李奇微、金弘一以及金钟五”这四位英雄。而在美国针对朝鲜战争的英雄评选中,金弘一同样榜上有名。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在战场上极为勇猛的韩国将军,竟然是中国国民党的一名中将。那么,他到底做了哪些令人敬佩的事迹,使得韩国和美国都将他列入朝鲜战争的四大英雄呢?
金弘一出生于1898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韩国人。童年时期,他的故乡大韩帝国正遭受俄罗斯、日本等列强的侵略威胁。
在这样动荡的环境中成长,金弘一从小就怀揣着成为将军的梦想。然而,命运多舛,刚满十岁的他亲眼见证了大韩帝国被日本强行解体。
不到三年后,整个大韩帝国被日本侵略者彻底灭亡。面对这种局面,金弘一的家人拒绝生活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便举家迁往中国沈阳。
他的父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坚信沉睡的中国终将苏醒,韩中两族应携手共抗外辱。抱着这种信念,金弘一被送到中国的学校学习。
但作为韩国土生土长的孩子,他在中国学习时最大的困难便是语言不通,甚至遭受了不少歧视和排斥。无奈之下,他转而前往韩国的乌山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
然而,他积极宣传民族独立思想,触及了日本殖民当局的敏感神经,最终被捕入狱。出狱后,他流亡回到中国,期间始终与家人保持联系。令人惊奇的是,传递家书的竟是一名日本军官,而这位日本大佐后来成为韩国陆军首任参谋总长。
正当朝鲜独立运动陷入低潮,金弘一一度感到迷茫,不知如何拯救民族命运。恰逢贵州新任督军建议他赴德国留学深造。
但命运弄人,督军刚劝说完不久便遭刺杀。在吊唁仪式上,金弘一结识了孙中山。孙中山的鼓励激励他前往苏联,加入韩人社会党组织的抗日武装。
这支队伍的成员们与金弘一交谈后,十分认可他的军事才华,推举他为部队司令官。
在苏联期间,金弘一系统学习了军事理论与实战技能,学成归来后回到中国东北,开始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本侵略。
北伐战争爆发后,金弘一结识了不少中国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但他的活动很快被日本宪兵察觉,他被迫逃离东北,辗转来到上海,再后来投奔恩师何应钦于广东。
金弘一理所当然地加入了中国国民革命军,担任东路军少校参谋,后来还在军中担任了多个职务。
抗战期间,他依旧念念不忘故国,渴望早日回国效力,但这一请求被国民党军方直接拒绝。
蒋介石更是强调,国民党培养他多年,现在正需要他在中国抗战前线发挥作用。
明白回国无望的金弘一,只能将对故国的思念转化为对日寇的愤怒,奋勇杀敌。
他指挥了多场著名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抗战胜利前夕,他被韩国任命为司令部参谋长,带领光复军。
此时,他仍是国民党的一员,甚至担任杜聿明的高级参谋,驻守东北三省。
杜聿明听闻金弘一名声,曾在会议上调侃道:“金将军是朝鲜人的代表?为何如此热心?”旁人解释说:“金弘一就是朝鲜人。”杜聿明听后肃然起敬,甚至为他专门成立了朝鲜籍人事服务处,由他全权负责。
抗战胜利后,朝鲜半岛迅速分裂,冷战局势使其一分为二。韩国迫切希望召回所有人才,特别是金弘一。
尽管蒋介石起初不肯放人,但1948年8月,金弘一终于回到了梦寐以求的祖国。韩国多位高层亲自迎接他。
刚回国,金弘一便匆忙赶往授勋仪式,被正式任命为少将,成为韩国第一位少将。
但随后陆军参谋总长的选拔中,尽管他的作战经验和指挥能力最为突出,却因为韩国内部复杂的权力关系未能获任。
在韩国,职位的归属不仅靠能力,更取决于美国、李承晚和李范爽三人的意愿。
而金弘一曾与其中两人的政敌金久一共同追求朝鲜独立,这层关系让他遭遇冷落。
历经磨难的金弘一心性坚毅,没有放在心上。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朝鲜军队猛攻,韩国军队节节败退。金弘一不断分析战局,提出建设性意见,但无人采纳。
最终,韩国军队全面崩溃,领导层才想起这位韩国首位中将,让他接手指挥。
面对困境,金弘一采取以退为进策略,迅速构筑汉江防线,苦守六天,等待美军援助。
麦克阿瑟得知后非常赞赏他的指挥能力,毕竟美国原计划只要求坚守三天,而金弘一硬是撑了整整六天,成功扭转了韩国灭国的危局。
这一消息在韩国引起轰动,他的声望迅速飙升。
金弘一将军在抗击日本侵略者时贡献巨大,尽管是韩国人,却不遗余力支持中国抗战。
在国家危急关头,他勇敢站出来冲锋陷阵。可惜,这位民族英雄最终因其他韩国将领的嫉妒和算计,被迫辞职。
不知韩国民众是否会对这种小人行径发出强烈的谴责?
上一篇:广德各团体的公开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