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黄维的永动机没成功,杜聿明研发无极发电机,最后为何也放弃了?
创始人
2025-09-22 22:04:43
0

在《战犯管理所见闻》一书中,沈醉回忆道:“杜聿明在担任缝纫组长时,的确展现出了‘多面手’的能力。他能够熟练地应对各种工作,不论是繁重的体力活,还是精细的手工活,他都能得心应手,甚至连大衣的剪裁都能完成。而他对修理缝纫机的熟练程度,堪称内行。我曾专门向他请教过关于缝纫机的修理。”这段话既传达了杜聿明的多才多艺,又透露出他在缝纫机维修方面的卓越技艺。沈醉在回忆录中强调,这些内容均出自沈醉和黄济人的书籍:《战犯改造所见闻》和《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最初,缝纫组只有两台缝纫机,杜聿明和沈醉各自使用一台,其他人则依靠手工缝纫。显然,杜聿明比沈醉更懂得如何操作和修理这些缝纫机,甚至可能比黄维更了解机械原理。在黄维专注于那看似不可能成功的“永动机”时,杜聿明也在进行机械研发。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杜聿明的研究方向似乎更为实际。

熟悉那个时代的读者可能会知道,缝纫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并不普及,尤其在家庭中几乎看不见。现在家家户户都不再需要自己缝衣服,家用缝纫机也几乎消失。而沈醉由于在军统局总务处任职,掌握着较多的资源,再加上家庭条件优越,所以在抗战时期他家里也能购买一台缝纫机。出于好奇,他曾尝试拆卸它,但却未能成功。就像三哥拆装战斗机一样,看着那些多出来的零件,他也摸不着头脑。

沈醉对杜聿明的技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杜聿明能轻松地将梭床拆下来,擦拭干净后又毫不费力地重新装回去,沈醉对他掌握这些技能感到十分惊讶。杜聿明自己解释说,自己曾在带领机械化部队时办过一个缝纫工厂,不仅解决了军官家属的就业问题,还为部队的服装和武器外罩提供了便利。杜聿明作为黄埔一期的毕业生,从小便对枪械和机械充满兴趣。成为中国首个装甲兵团的团长后,他更是深入研究了美式坦克的装备性能,常常亲自参与拆卸与维修。相比之下,缝纫机对于他来说简直不值一提——在这方面,沈醉也只能当他的徒弟。

在电视剧《特赦1959》中,观众常看到杜聿明一边讲解,一边熟练地操作缝纫机。其熟练的程度,连沈醉都十分佩服,甚至连今天的一般家庭主妇或家庭主夫,也未必能够比肩。

如果你看《特赦1959》时觉得真正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曾在德国留学的叶立三,而黄维只是个学究,或许你没有看到其中更深的联系。叶立三的角色身上,某种程度上也包含了黄维的影子,甚至有可能黄维是叶立三的历史原型之一。1937年,黄维曾作为第十八军第十一师的师长赴德国深造,后来因抗战爆发提前回国。在淞沪会战中,他坚守阵地七天七夜,顽强抵抗日军,直到师长和团长纷纷牺牲,他才带领全师撤退。

电视剧中的叶立三凭借扎实的电学知识成了灯泡厂的“总工程师”,并且可以随时开车离开战犯管理所,与其他“同学”做着体力活时,他坐在车里指着图纸谈笑风生,极具自信,甚至连康泽也会尊敬地为他做俄文翻译。

电视剧中还反映了与黄维针锋相对的蔡守元(历史原型为张淦)和刘安国(历史原型为文强)的形象,以及特赦后的军统三剑客沈醉、徐远举、周养浩,几乎都以真名实姓出现。剧集虽然取材于历史,但由于将近一百位将军级战犯的背景,无法一一展现每位人物的经历。因此,观众们看到了黄维孜孜不倦地研发永动机,却未曾了解杜聿明如何带领缝纫组成员沈醉、王泽浚、董益三等人,一边做手工工作,一边致力于“无极发电机”的研发。杜聿明的“无极发电机”也被称为“无极电机”或“电力发电机”。

黄维对永动机的执着,沈醉在回忆录中亦有所提及,并对他表示敬佩与惋惜:“无论在任何时候,黄维都不忘把永动机作为自己的梦想,他为这项尚未发明的机器命名为‘黄维永动机’,并坚信一旦成功,必定能够震动世界。可惜的是,尽管他在特赦后拥有了更多的机会与条件,‘黄维永动机’依然没有制造出来,直到今天,全球的能源危机依然在加剧,恐怕他对此又有何感想呢?”

黄维的永动机并非我们想象的那种无需外力即可自转的装置,事实上,他的构思是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类似于化学能转化为物理能,这一原理至今仍属于高深的课题。虽然笔者对物理化学并不精通,甚至难以完全理解其中的原理,但可以想象,若是飞机刚问世时,谁又能想到铁块能够飞天?如果“永动机”成功制造出来,也许将来会有解释,但黄维提出的重力驱动原理,或许要等到“反重力”技术实现后才能有所解答。

黄维坚持研究永动机的原因,他在特赦时的发言中曾提到过:“过去很多人对我研究永动机颇有微词,有人称我为幻想家,甚至有人觉得我有病。其实,我做这些研究的初衷是因为内战的三年耽误了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我希望通过科学研究发明一台机器,弥补战争带来的损失,以补偿我过往的罪孽。”

黄维的家乡江西贵溪是典型的丘陵地带,梯田遍布。尽管现在已有插秧机,但由于油料价格高昂、运输困难,黄维设想在插秧机上装上永动机,能够彻底解决农民插秧的难题。他的这个构想令许多人动容,甚至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也为此提供了极大的支持。黄济人《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一书中提到:“管理员们几乎掀起了一股‘黄维永动机’的热潮。有人甚至一连几夜睡不着,苦思冥想也无法理解永动机到底是什么。”

尽管黄维的永动机从未实现,杜聿明的“无极发电机”也被搁置,但两人的努力却无可否认地展示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为社会做贡献的渴望。虽遗憾未能成功,但他们的构思仍具有深远的意义。

杜聿明的“无极发电机”与黄维的永动机,都有其科学依据和创新价值。至于他们的构想是否能够最终成真,或许已经不再那么重要。最关键的是,两位技术发明者的初心和他们在艰难困境中依然坚持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相关内容

马来西亚旅游公证认证需要什...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你兴冲冲地规划好了马来西亚之旅,预订了梦幻的...
2025-09-22 17:00:24
大美北京|什刹海文化旅游推...
9月2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西城区文旅局获悉,以“畅游魅力西城 浸...
2025-09-22 16:59:03
丹东银行行长于晓宇任职资格...
中国网财经9月22日讯 今日,辽宁金融监管局公布批复显示,核准于晓...
2025-09-22 16:55:19
原创 ...
在很多人的眼里,有房有车是他们人生奋斗的目标,更是成功人士的标配。...
2025-09-22 16:54:58
德国展览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中...
最近看了德国展览业协会(AUMA)发布的2025-2026行业趋势...
2025-09-22 16:52:03
原创 ...
黄金一公布,老特立马“想聊天”了? 9月7日,中国央行丢出一颗“金...
2025-09-22 16:50:54
超强台风“桦加沙”杀到!香...
据凤凰卫视报道,超强台风“桦加沙”不断靠近,香港天文台在9月22日...
2025-09-22 16:49:07
原创 ...
近日,赛车场上可谓是星光熠熠,热闹非凡。韩东君晒出了和王一博、许魏...
2025-09-22 16:47:40
选择滑雪场闸机时最应该考虑...
在选择滑雪场闸机时,众多因素中最为关键的无疑是系统的耐用性与环境适...
2025-09-22 16:47:32

热门资讯

残特奥会旱地冰壶项目落幕 各组... 中新网广州9月22日电 (张璐 肖惠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
300余名射箭运动员以弓会友 (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本报讯(记者 周美玉)2025年箭舞中华·全民健身主题活动暨北...
原创 清... 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我们日后持续为您推送更多类似内容,也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
原创 清... 一提到御前侍卫,我们常常会想到他们身手不凡,果断决绝,甚至有些冷酷无情。可是,究竟侍卫这一职位是如何...
原创 诸... 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因为劳累过度,导致身体严重不适,最终病倒。刘禅派遣李福前往探望他。李福关切地问道...
原创 1... 人终究难逃一死,命运的安排没有谁能够逆转,哪怕是开国皇帝也无可避免。六百多年前,明朝的创立者——朱元...
原创 广... 广西狼兵,这一称呼近年来成了广西老乡们自我标榜的称号。网络上提起“狼兵”,大家说得津津乐道,但若真要...
原创 建... 新中国成立初期,军队整编任务极为繁重。1949年至1955年间,中央军委多次对部队编制进行调整,精简...
【文明实践】“六艺社”公益课:... 2025年9月20日-21日,“六艺社”文明实践公益课第二期在崇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如期举行,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