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一时期的特别记忆,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东莞,又留下了什么呢?一组带有政治色彩的画报,为我们打开一扇视窗,让人看到当年的社会面貌和文化风向。
上个世纪50到80年代,是新中国从建立,进而步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其重心就是有计划发展经济,全面改善民生,提高综合国力等。同时,意识形态的教育宣传也是这一时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工、农、商、学、兵,还有教育、卫生、文艺等各个领域,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而定期或不定期的宣传画报就是其中一种。
在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的诸多收藏品中,就有为数不多的上世纪70年代东莞县的宣传画报。画报虽小,信息含量很大,首先是关于东莞县,按东莞历史沿革线索,东莞于东晋咸和六年(331)立县,初名宝安县,隶属东官郡,唐至德二年(757)更名为东莞县,县治从芜城(今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移至涌(今莞城街道)。1949年10月17日,东莞县全境解放,先后隶属东江行政区、珠江专区、粤中行政区、惠阳专区。1985年9月东莞县改设为东莞市(县级),1988年1月,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
其次是画报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第一张是1972年5月东莞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文艺办公室所出的《东莞画刊》,标题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艺术作品选,其登载的作品时代特色明显,比如木刻作品《工人教师》,体现了教育和工农兵相结合的主流方向;国画《炉火正红》既体现了钢铁生产的热烈氛围,也以标题烘托积极奋进的时代精神;还有一组题为《水乡春早》、《风雨送春归》、《喜雨》和《蕉林月色》的画作,贴近水乡生活,一种莞邑乡情油然而生。
第二张是1978年4月东莞县文化馆编的《东莞文艺》,标题是“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而奋斗”,正值改革开放的前夕,经济发展逐渐上升为文艺创作的重要题材,在这画报中就有《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而奋斗》、《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奋斗》、《向国防现代化进军》,还有《攀登新的科学高峰》和《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勤奋学习》等的画作,都是紧靠着全面发展、振兴的时代主旋律。
第三张是1978年8月东莞县公安局编的题为“粉碎敌特‘心战’阴谋”的图片展览序言,从序言可以看出,一直以来国际上的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虎视眈眈,总是采取一切手段进行干扰破坏,而意识形态就是一条看不见的秘密战线,图片展览的内容就是以事实说明,开展思想教育,提醒人们必须时刻提高防范及自律意识,提防敌对势力以各自方式扰乱社会秩序,滋生错误思想等。
第四张虽然没有时间,但从内容可以看出,也是在72年以后。这是一组计划生育宣传画,东莞县计划生育办公室和东莞县文化馆合编。这组宣传画从人口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特别对民生、就业、教育等产生影响,诠释“只生一个好”的主题。对此,生于60年代前后的人都有所感受,那就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计划生育绝对是重中之重的基本国策,执行力度不可谓不大,宣传教育就更不用说了。
时代的印记,也是东莞的记忆,在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的诸多藏品中,还有很多属于上世纪50—90年代的文史资料和器物,杂志报纸、文献书籍,各个镇区,各行各业,连缀成记忆完整的东莞印象,岁月无改,感动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