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是中国长征史上一场激动人心的经典战役,堪称光辉篇章。这场惊世之战的胜利,离不开红四团的英勇将士,尤其是团长杨成武的指挥。然而,提到这场战斗的幕后英雄——红四团团长黄开湘,他的名字却在许多人心中鲜为人知。
黄开湘,作为飞夺泸定桥战役的核心指挥官之一,他的名字并没有广泛传播,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一度被误解和抹黑。有人误认为他在长征途中因无法忍受苦难而逃离革命队伍,并且下落不明。直到杨成武将军的回忆录面世,世人才得知,那个曾遭受白眼和诽谤的黄开湘,竟是飞夺泸定桥和突破腊子口等多场战斗中的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而且,黄开湘还被毛主席和朱德等中央领导亲自授予了“斧头将军”的荣誉称号。
黄开湘的家乡在江西弋阳漆工镇,这是中国著名的红色根据地,曾培养出无数革命骨干。黄开湘的母亲是方志敏的堂姑,因此从小便与方志敏一大家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方志敏作为共产党的先行者之一,对黄开湘影响颇深。正是受方志敏的启发,黄开湘自然走上了投身革命的道路。
1926年春天,方志敏回到江西弋阳开展农民运动,黄开湘加入了这场伟大的革命。为了掩护身份,他以木匠的身份四处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在弋阳、漆工镇等地建立起农会组织,成为赣东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随着土地革命的到来,黄开湘投身到艰苦的战争中。从弋阳暴动开始,他一路参加了赣东北苏区的创建与反围剿战争。在这过程中,黄开湘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领导力。
与其他战士不同,黄开湘在战斗中并不偏好使用刺刀和长矛,而是独爱斧头。也正因如此,毛主席与周恩来给予了他“斧头将军”的尊号。1929年春,黄开湘和方志敏等革命领袖前往德兴县参加工农兵代表大会。途中,他们为避敌人搜查,以农民的身份扛着扁担、斧头乔装打扮。正当他们行至山脚,遭遇了国民党军队的检查。黄开湘以机智和果敢,斧头一挥便解决了问题,成功带领队伍脱险。
随后,黄开湘被选为弋阳县苏维埃军委主席,并在德兴108村的暴动中担任了关键角色。短短一个月,赣东的革命火种迅速蔓延。然而,黄开湘真正展现其军事才干的时刻,还是在长征途中与敌人激烈对抗时。
长征初期,红军损失惨重,中央红军在转移过程中不得不频繁调整和整编。应周恩来的建议,黄开湘被调任为红一军团第二师第4团团长,并与杨成武将军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杨将军回忆道,初任团长的黄开湘就带领队伍坚守在遵义会议现场,担负着会议的安全保障任务,历时7天之久,守卫工作极为严谨。
四渡赤水时,红四团被派往执行紧急任务,守卫中央指挥官朱德总司令。面对敌人追击,黄开湘和杨成武英勇带领部队抵挡住了敌人的猛攻,直到朱总司令成功撤回安全地带。这一战,黄开湘不仅收获了毛主席的亲自表扬,也为红四团赢得了无数荣誉。
但最令人铭记的,是黄开湘在飞夺泸定桥时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军事才能。1935年4月,红四团作为先锋团奔赴昆明、曲靖一带,肩负开辟撤退通道的重任。到了5月下旬,红军面临国民党围追堵截,大渡河成了关键的生死关口。黄开湘接到命令,要带领部队3天内完成从红四团出发地到泸定桥的320里长途跋涉。
这一路上,恶劣的天气和崎岖山路让任务充满挑战。行军途中,他们遇到了敌人的重重阻击,但黄开湘和杨成武紧密合作,激励全团士气,最终用一天一夜的时间成功完成了任务。5月29日,红四团如期抵达泸定桥。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更加严峻的考验——泸定桥上的木板被敌人拆除,仅剩铁索,敌军的重兵把守,让过桥变得几乎不可能。
在紧急召开的战斗会议上,黄开湘决定派出最精锐的二营二连突击队,强行突破敌人防线。激烈的枪火中,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在火光和硝烟中冒死完成了夺桥任务。最终,红四团成功掌控了泸定桥,为红军后续的撤退开辟了宝贵通道。
飞夺泸定桥的战斗结束后,黄开湘和杨成武成为全军的英雄,然而,黄开湘的个人命运却充满了曲折与悲剧。1951年,中央慰问团前往南方老区进行慰问,黄开湘的事迹被误解成“逃离革命队伍”,他因此成为了弋阳人民的耻辱。直到1985年,杨成武将军的回忆录公开,黄开湘的英雄事迹才终于浮出水面。
然而,黄开湘的最终命运依旧充满遗憾。1986年,杨成武将军通过回忆黄开湘的事迹,向世人澄清了真相,证明黄开湘的死并非自尽,而是在长征结束后因伤寒去世。黄开湘的遗体安葬在洛河边,但由于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至今没人能确切知道他的墓地所在。
黄开湘,这位勇敢的“斧头将军”,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遗忘了多年,但他所创造的传奇和在长征中的英勇事迹,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