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出身于甘肃岷县,家族在当地颇具势力,堪称地方豪强。他有三个显著特点:性格豪爽直率、喜结交豪杰英才,以及力大无比且善于射箭。这些特质让他在当地的人缘极佳。董卓结识了不少胡人部落的首领,凭借其勇猛和侠义名声远播。成年后,他曾在陇西郡担任地方官员,展现出不俗的治理能力。
黄巾起义爆发时,董卓接替了被宦官诬陷的卢植,率军攻打黄巾军的领袖张角。尽管围攻长达两个月,却未能攻破敌军据点,反而因战事不利而被关押监狱。幸运的是,他赶上了朝廷的大赦,得以重获自由。凉州发生叛乱时,董卓再次被征召,随皇甫嵩和张温讨伐叛军,之后官拜前将军,军功卓著。
汉灵帝时期,朝廷任命董卓为并州牧,意图削弱他的兵权。但董卓坚决不从,宁可抗命,也不愿放弃手中兵权。他率领五千精兵前往并州履新,中途多次驻足以观察局势。汉灵帝去世后,袁绍建议何进召董卓进京,借其兵力铲除所有宦官。这一决策成了董卓命运的重要转折点。董卓率兵昼夜兼程赶往洛阳,在北邙山与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相遇,凭借武力胁迫汉少帝入洛阳,随后通过权谋除去政治对手,掌控了朝廷大权。
董卓成为东汉历史上首位以地方官身份进入都城并实际控制朝政的人物,短时间内掌握了生杀大权,成为权倾天下的重臣。跟随董卓进京的将领及投奔他的部将也由此踏上了历史舞台。
董卓是凉州人,他的部队中绝大多数士兵也来自凉州。他麾下有六位中郎将和七位校尉,六大中郎将分别为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徐荣、吕布以及李蒙。
1、牛辅
牛辅是董卓的女婿,同时是其手下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他能力出众,但性格上有两大弱点:怕死且贪财。董卓被杀后,牛辅陷入迷茫,不知如何应对局势。吕布派李肃攻打他,牛辅成功击败了李肃。随后中郎将董越找他商议对策,然而牛辅竟然将董越杀害。
牛辅为何会杀董越?史书无明确记载,但大多数猜测是为了兼并董越的军队和财物,或是担心被董越反杀。自董卓被杀之后,牛辅始终提心吊胆,害怕自己落得同样下场,于是先发制人。最终牛辅确实被部下背叛,他在营地发生叛乱时,误以为全军哗变,带着几名亲信和财物逃亡,却在途中被手下杀死,财物被抢走,他的首级被送往朝廷作为战利品。
2、董越
董越是董卓麾下一名中郎将,史书对其事迹记载稀少。只知道董卓被杀后,他不愿投降吕布,选择去找牛辅谋划,结果遭牛辅所杀。
董越曾驻守渑池(今河南渑池),是防范关东诸侯南下的关键位置,渑池是洛阳通往长安的必经之地。牛辅驻守安邑(今山西运城),段煨守华阴(今陕西华阴),渑池的地理战略地位尤为重要。董越虽未大显身手,但能被委以重任,足见其能力不俗。遗憾的是,他最终死于内部权斗,未能在历史上留下更多印迹。
3、段煨
段煨为董卓手下中郎将,董卓遇害时守卫华阴。董卓死后不久,段煨投降朝廷,继续驻守华阴。公元195年,汉献帝逃离李傕、郭汜的掌控来到华阴,段煨热情接待,供应粮草物资。
因与杨定存在矛盾,杨定联合杨奉、董承攻打段煨,但未能取胜。汉献帝随后离开华阴,东返洛阳。公元198年,曹操主导的朝廷命令段煨讨伐李傕,李傕最终兵败被杀,三族被灭。段煨因功被封为安南将军,后任镇远将军,兼任北地太守,归顺曹操。段煨是董卓旧部中少数善终者,于公元209年去世。
段煨深谙明哲保身之道,性格多疑,政治选择非常谨慎。董卓死后,他顺应朝廷,未参与吕布与李傕、郭汜之间的混战,最终赢得了相对安稳的结局。
4、胡轸
胡轸曾任董卓手下的东郡太守。孙坚攻打董卓时,董卓派胡轸出战。当时吕布尚为胡轸麾下骑督,但两人不和。战场上,吕布散布敌军即将来袭的谣言,扰乱军心,导致胡轸大败,旗下都督华雄被孙坚斩杀。
董卓死后,胡轸先投靠王允、吕布主导的朝廷。李傕、郭汜攻打长安时,王允派胡轸与徐荣应战,胡轸却突然倒戈,投向李傕,联合凉州叛军攻破长安。没多久,胡轸病逝。
世人常认为吕布勇猛,但正史中吕布只是董卓手下一般将领,胡轸的军衔都高于吕布。吕布因私怨故意散布谣言,造成败绩,非正常行为。董卓虽败,实非庸人,胡轸亦具备不俗能力。
5、徐荣
徐荣是董卓手下战斗力最强的将领,甚至超过吕布。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时,曹操领军迎战,徐荣出战汴水大败曹操。曹操被流箭射中,差点丧命,几乎全军覆没。
曹操虽有黄巾起义战经验,曾随皇甫嵩讨伐颍川黄巾,但面对徐荣却惨败。徐荣还在鲁阳战役中击败了孙坚。孙坚是唯一战胜过董卓军的人,击败过胡轸、吕布,令董卓忌惮。徐荣则是唯一击败孙坚的将领。
鲁阳战中,徐荣俘虏颍川太守李旻。董卓死后,徐荣投靠王允、吕布阵营,抵抗李傕、郭汜。最终徐荣奋战阵亡,胡轸却选择投降。徐荣作战勇猛,是董卓阵营最具战斗力的将领。
6、吕布
吕布最初是并州刺史丁原的主簿,丁原赴京后任执金吾。董卓入京后,利用吕布杀死丁原,吕布随后投靠董卓,先后被任命为骑都尉和中郎将。
阳人战役中,吕布在军中散布谣言,导致孙坚击败董卓军。董卓西逃长安时,吕布负责断后,又被孙坚击败。孙坚攻入洛阳后,吕布被王允拉拢,合谋杀死董卓,开始崭露头角。
李傕、郭汜叛乱时,吕布被击败,逃出长安。曾与郭汜单挑,虽胜郭汜但败战局。先后投靠袁术和袁绍,均不得重用。袁绍派他与黑山军作战,吕布率骑兵冲锋取胜。
后来被陈宫、张邈邀至兖州对抗曹操,三年鏖战败北逃至徐州。刘备安排其镇守小沛,吕布趁刘备与袁术交战时偷袭夺取徐州。刘备借助曹操兵力击败吕布,最终吕布被曹操处死。
三国演义中吕布被神话,但正史中他武艺虽强,却无战略眼光,性格薄情寡义,屡次弑主,不受士人尊重。战绩平庸,多败于孙坚、李傕、郭汜和曹操,最终命丧敌手。
董卓麾下的七大校尉分别为李傕、郭汜、樊稠、张济、贾诩、杨定、董承。
一、李傕
李傕是董卓女婿牛辅麾下校尉,虽级别低于中郎将,但作战能力极强。侍中刘艾曾评价李傕、郭汜的军事才能超越孙坚。
李傕曾奉命在中牟击败著名将领朱儁,朱儁是平定黄巾起义的三大名将之一,战功赫赫,故此战绩非凡。反攻长安时,李傕联合郭汜、张济、樊稠击败徐荣、吕布,八天内攻占长安,并在巷战中击败吕布,控制汉献帝。
李傕军事能力强,但政治才干几乎为零。掌权后与郭汜争斗不休,最终导致汉献帝东归洛阳。曹操掌控汉献帝后,命令段煨联合关中诸将击败李傕,诛灭其三族。李傕残暴不仁,纵兵烧杀抢掠,与董卓行为相似,军事有为,政治无成。
二、郭汜
郭汜同为牛辅部下校尉,曾与李傕、张济联手击败朱儁。董卓死后,郭汜与李傕一同攻入长安。郭汜曾与吕布单挑,虽败于吕布,但武力不弱。
他还与樊稠、李傕侄子李利击败马腾、韩遂,斩获逾万。因功开府治事。汉献帝东归后,郭汜被部将伍习刺杀。郭汜军事能力尚可,政治能力低下,依赖谋士贾诩。其死于内部刺杀,说明不得人心。
三、樊稠
樊稠在董卓死后参与反攻长安,成功控制皇帝,与李傕、郭汜共掌朝政,排名第三。
长平观之战,他与郭汜联手击败马腾、韩遂,平定冯翊羌族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