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刘备册封五虎上将这事儿,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写得那叫一个热血沸腾——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一字排开,听着多威风!可你要是真信了这排名就是刘备心里话,那可就……嗯,怎么说呢,天真了点。为啥?因为老刘这人啊,表面笑嘻嘻,心里算盘打得噼啪响。他封将的时候,哪能光看谁砍人头多?得看军权、看忠诚、看这人能不能镇住场子,甚至还得防着点功高震主的主儿。
一、军权才是刘备的“尺子”
刘备搞五虎将排名,说白了就是一场政治秀。你说他不想一碗水端平?那肯定想啊!但现实呢?现实是蜀汉那会儿地盘小、人手紧,每一支军队都得攥在自己人手里。所以你看,刘备封将的时候,眼睛盯着的根本不是谁功劳大,而是谁手里有兵、谁能替他守江山。
比如关羽,那绝对是亲儿子待遇。荆州三郡全扔给他管,襄樊之战一打就是几万人马,整个蜀汉集团谁能比?张飞也不差,巴西郡太守,伐吴时随随便便就能拉出一两万人。这俩人的军权,那是实打实的硬通货!
赵云呢?哎,这人有点特殊。你说他没地盘吧,可他管着刘备的御林军,天天在成都守着老刘一家子。一万多亲兵的指挥权,放现在相当于中央警卫团团长啊!谁敢说他不重要?
二、马超为啥成了“花瓶”
说到马超,我就想叹气。这人投奔刘备的时候,其实挺惨的——堂堂一方诸侯,身边就剩几个随从,兵马全打光了。刘备表面上客客气气,封他当“骠骑将军”,听着贼拉风,可实际呢?军权?想都别想!为啥?因为马超这人啊,自带“诸侯光环”,刘备能不怕吗?今天能投你,明天万一又反了呢?所以啊,马超在蜀汉的日子,基本就是高级顾问,打仗时喊来撑个场面,打完就靠边站。
有次我翻《三国志》,看到马超临死前给刘备写信,说“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系……” 这话读着都心酸。你说刘备看了会不会愧疚?嗯……我猜啊,愧疚可能有,但兵权?还是算了。
三、魏延和黄忠的逆袭剧本
等等,刚才说啥来着?哦对,五虎将里原本的马超,其实该换成魏延!这可不是我瞎编。刘备打汉中之后,直接让魏延当“汉中太守”,还放话:“老子把汉中交给你,曹贼来了你咋办?”魏延一拍胸脯:“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听听,多狂!可刘备就吃这套,为啥?因为魏延手里攥着汉中兵权,少说一万多人,而且这人出身不高,没啥背景,用着放心啊!
黄忠呢?虽然年纪大了点,可汉中之战一刀劈了夏侯渊,这功劳够他吹一辈子!刘备后来封他“后将军”,跟关羽平级,表面是尊老,实际是告诉所有人:跟着我老刘,有功必赏!不过黄忠手里没固定地盘,属于“救火队长”,哪儿打仗往哪儿调。
四、刘备的无奈:政治比打仗更难
说到这儿,你大概能明白刘备的苦衷了。五虎将排名哪是论功行赏?分明是权衡利弊的艺术!关羽张飞是嫡系,必须捧;赵云是保镖头子,不能亏待;黄忠魏延是新人标杆,得竖起来给外人看;至于马超……唉,名声大、背景硬,放名单里撑门面可以,实权?免谈!
你说刘备虚伪?我倒觉得,他能把蜀汉这堆山头林立的团队捏合起来,已经够不容易了。想想看,荆州派、益州派、东州派,再加上马超这种“降将天花板”,每天光平衡关系就能累吐血。所以啊,他搞这个排名,无非是告诉大伙儿:跟着我,有肉吃,但肉怎么分——我说了算!
有时候我会瞎琢磨:要是刘备真把兵权全给马超,蜀汉会不会不一样?比如让他去守汉中,或者北伐时当先锋?但转念一想,刘备可不是刘邦,敢把韩信捧上天。他连诸葛亮都要防着点,何况是马超这种自带流量的猛男?
其实翻翻正史,《三国志》里压根没提“五虎上将”这词儿!罗贯中为了故事好看,硬是把五人打包成“顶流男团”。但真实的历史啊,就像刘备那颗心,弯弯绕绕的,哪是一句“五虎大将”能说清的? #创作狂飙热血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