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涌现了许多胸怀大志、才华横溢的人物,他们都期望在这乱世中大展宏图。然而,命运多舛,天妒英才,这些英雄豪杰大多英年早逝,留下无尽遗憾。如果三国这四位杰出人物没有早逝,或许历史的进程会被彻底改写。
一、孙策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191年,孙坚在与刘表部将黄祖的交战中不幸中箭身亡。孙策为了保护家人,无奈离开了熟悉的江东故土。随着年龄渐长,孙策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将领。他从袁术手中夺回父亲昔日麾下的部队,带领他们重新回到江东。孙策的少年好友周瑜也率军来助阵,二人联手击败了扬州刺史刘繇、吴郡太守许贡、会稽太守王朗,成功夺取江东六郡的控制权。孙坚和孙策曾是袁术的部将,但袁术对他们始终不信任,频频打压,这让孙策对袁术心生不满,只因实力不足,不敢当面撕破脸皮。到了197年,袁术凭借传国玉玺称帝,冒犯天下正统,孙策以此为由与袁术断绝关系,自立门户,成为一方诸侯。袁术的称帝举动招致众怒,很快被曹操等人击败。200年,官渡之战爆发,曹操与袁绍激战正酣,孙策准备乘机偷袭曹操的许昌,打算迎奉汉献帝,以此打击曹操势力。曹操军心涣散,实力不及袁绍,若遭孙策偷袭,恐难抵挡。然而,命运弄人,孙策在打猎时遭到仇敌许贡的门客暗算中箭身亡,曹操的后方因此安稳,历史轨迹也因孙策的陨落而未能改写。
二、周瑜
周瑜是孙策的知己好友。孙策去世后,他将江东托付给弟弟孙权,并嘱托周瑜辅佐。此时,北方战局激烈,曹操借助许攸的计谋焚烧了袁绍大军粮草,袁绍军陷入混乱,最终被曹操击败。曹操成为北方最强诸侯后,准备南下夺取刘表的荆州和孙权的江东。恰逢荆州牧刘表病逝,其子刘琮带领部众投降曹操,令孙权孤立无援。曹操兵力超过二十万,孙权仅有五万,形势极为严峻。江东朝臣中,张昭、诸葛瑾等主张投降,鲁肃、吕蒙等则坚持抗争,最终促成孙刘联盟。关键时刻,周瑜定下决心,坚持抵抗,带领江东军以少胜多,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败退北方后,周瑜率军夺取南郡,却眼睁睁看着荆南四郡被刘备占据。江东虽击败曹操,胜利果实却被刘备攫取,令周瑜难掩心中不满。担任江东大都督期间,周瑜不断打压刘备,防止其壮大威胁江东,同时筹划夺取益州,与马超联手进攻曹操。然而,英年早逝让他的宏图未能实现。周瑜死后,鲁肃劝孙权将南郡借予刘备,分担防御压力,促使刘备实力增强,并改变战略由攻转守。
三、郭嘉
郭嘉是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颍川郡人。起初他投靠袁绍,却未获重用。郭嘉认为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以成大业,便离开袁绍回乡。荀彧推荐他给曹操,郭嘉随后得以施展才华。200年官渡之战前,郭嘉建议曹操趁刘备势力未稳先发制人,结果曹操大破刘备,削弱袁绍外援。官渡之战时,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预示曹操十战有胜,袁绍十战有败。虽然此理论对战局帮助有限,但极大提升曹军士气,助曹操击败袁绍。207年,郭嘉协助曹操大败乌桓,展现非凡谋略。不幸的是,同年郭嘉病逝,临终前还留下谋略助曹操平定河北三袁。郭嘉辅佐期间,曹操几乎未尝败绩,多次以少胜多。郭嘉去世后,曹操在赤壁之战惨败给周瑜。曹操痛哭感叹:“若郭嘉尚在,今日之败不会发生。”坊间流传“郭嘉不死,再无三国”的传说。若郭嘉未早逝,辅佐曹操出谋划策,或许赤壁之战不会落败,刘备与孙权难以崛起。
四、庞统
庞统曾任周瑜幕僚,赤壁之战时,他建议曹操将战船用铁索连接,以解决北方士兵晕船问题。曹操采纳此策,却因战船连锁无法逃脱火攻,惨遭周瑜火攻全军覆没。赤壁之战后不久,周瑜病逝。庞统因相貌不佳未受孙权重用,只得投奔刘备。初到荆州时,刘备亦因外貌对其有所轻视,仅授县令一职。后来刘备识得庞统才华,开始重用他。庞统为证明自己,献上上、中、下三条策略,协助刘备夺取益州,刘备采纳中策。攻占益州过程中,庞统亲自督战,因立功心切冒险指挥,最终中箭阵亡。庞统逝世后,刘备陷入防守困境,只得派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关羽留守荆州。虽然刘备成功夺益州,但关羽失荆州成败笔。若庞统不死,留诸葛亮与关羽镇守荆州,辅佐刘备,荆州或许不会失守,蜀汉乃至三国格局可能被彻底改写。
除了上述四人,三国演义中还有曹昂、曹冲、关兴、张苞等多位英年早逝的名将,但他们的离世对历史进程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