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的明代古塔:美国人研究并制作模型在芝加哥展出
2025年6月27日,田兄发来几张照片,细看之后,我不禁惊讶。原来,美国一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竟然为甘肃一座古塔制作了精美的模型,并展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座古塔位于甘肃平凉,平时我们并不常关注。直到26日,我转发的一篇文章引起了田兄的兴趣,于是他便发来了这些珍贵的照片。多年前,我曾专程去平凉寻找明代韩王的历史痕迹,亲眼见过这座塔。根据田兄提供的资料,这座塔应该就是位于平凉市东部的“平凉宝塔”,它是明代封建在此地的韩王所修建的佛塔。
1. 平凉韩王的历史
韩王是明初封地甘肃平凉的朱氏后代,他的历史也充满了波澜壮阔的传奇。韩王的名字与平凉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但许多人却不熟悉他的事迹,相比起更广为人知的肃王,韩王的名字显得格外冷清,似乎有些遗憾。
平凉地处西北的交通要地,素有“通西域”的重要地位。这里连接着中原与塞外,是历史上游牧民族经常进犯的重灾区。因此,平凉一直是中国古代防线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对平凉的控制,明朝政府采取了多项治理措施,其中之一便是封王政策。
最初,朱元璋将平凉封给了安王——即朱元璋的二十二子朱楹。然而,安王短命,在平凉的驻地仅存六年便去世。之后,平凉王府空置了多年。此时,曾封在开原(今辽宁铁岭一带)的韩王,经过一系列变故,最终选中了安王府的遗址。
韩王的迁封背后充满了波折。他的封地最早在洪武二十四年,但他直至永乐二十二年才被正式迁封至平凉。最终,宣德五年,韩王才正式进入平凉,并开始着手重建平凉的地方治理。这时,他修建了延恩寺及其中的宝塔,耗时30年之久,这座塔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平凉的地标之一,象征着韩王对西北防线的控制。
2. 平凉宝塔的独特魅力
平凉宝塔,因位于延恩寺内而得名。它位于平凉市城东的宝塔梁上,塔身七级八角,结构复杂,造型独特,堪称中国古代塔建筑的瑰宝。此塔建成于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塔身的石雕与砖雕技艺精湛,展现了古人巧妙的工艺。塔高27.5米,底部周长36.6米,直径12米,外观宏伟壮丽。
塔身四周每层都有砖砌的塔门和佛龛,塔顶覆以琉璃瓦,华丽而典雅。塔刹由铁铸构成,呈现出一个小塔的形态,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当时,塔的建造不仅是为了祭祀佛祖,也是为了确保平凉城外的交通要道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历史记载中提到,这座塔在平凉的地位十分特殊,它是西安与兰州之间的交通枢纽,扼守着西北的门户,影响深远。
3. 美国为何重视这座古塔?
令人好奇的是,虽然这座宝塔并不位于中国最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它却引起了外国学者的浓厚兴趣。德国的建筑学家恩斯特·伯施曼在他的著作《中国宝塔》中,特意提到了这座塔。他认为,这座塔体现了蒙古建筑风格,且塔顶的造型具有明显的喇嘛教特征,这在中国古塔中独树一帜。
然而,更加令人惊讶的是,美国人也对这座宝塔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芝加哥著名的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为其特意制作了模型,尽管模型中显示塔的高度为57米,这显然是一个误差,但足以看出平凉宝塔在国际上的地位。可以说,平凉宝塔作为中国塔类建筑的代表之一,已经吸引了全球建筑学者的目光。
4. 末代韩王的命运
然而,关于韩王的命运,却充满了未知。韩王的最后一段历史极具传奇色彩。在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平凉后,韩王先后逃往庆阳、韩城,最终流亡至夔东十三家农民起义军阵营,并被尊为精神领袖。可惜,在康熙三年,夔东十三家被围困,最后举营自焚,韩王在这场灾难中消失无踪。
几百年过去,尽管韩王已经消逝,历史遗留的这座古塔依然屹立于平凉,吸引着全球学者和游客的目光。虽然韩王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模糊,但借由这座宝塔,他的事迹得以流传,成为人们回顾历史的窗口。
总结
这座位于甘肃平凉的明代宝塔,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依然在今日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承载着韩王与平凉的历史,也为全球研究中国古建筑和文化的人们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虽然韩王的最终去向成为了一个谜,但这座宝塔所代表的历史与文化,依旧引人入胜,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