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若论学文弄墨的女子,李清照无疑居于首位,享有无可争议的盛名。她的诗词造诣极高,辞藻华美且意蕴深远,时常令人惊艳。她那句“绿肥红瘦”不仅形象生动,更别具一格,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世人多为她细腻婉约的词风所倾倒,也为她不逊于男子的才华和洒脱不羁的个性所折服,同时对她飘零多变的身世充满怜惜。她与蔡文姬、卓文君、班昭合称为古代四大才女,一提起她,人们便称她为“千古第一才女”。
但鲜有人知晓,李清照的庞大亲属关系网极为复杂,包罗万象。她的姐夫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奸臣,妹夫则背负千古骂名,还有一位被称为千古佞臣的亲戚,直到近代才得以昭雪冤屈。这些人究竟是谁?今天,我们就来细细探究李清照的生平和她背后的家族故事。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家族显赫。其父李格非是进士出身,曾拜访苏东坡门下,文学地位颇高,官至礼部员外郎,级别相当于现代的副部级干部,堪称高官。
她的母亲是宰相王珪的女儿,门第显赫,且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她的外公王珪在任职期间,曾与同朝的苏轼和欧阳修发生过激烈排挤,身居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宰相,名列当时名相之列。
与一般女子恪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不同,李清照自幼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博览群书,熟读诗文,深受文学熏陶。她的女子身份与才华相得益彰,犹如明珠闪耀。她的美名早已传遍父亲的朋友圈及乡里,跨越高门贵族,也走入寻常百姓家,最终传到了她未来丈夫赵明诚的耳中。
赵明诚出身官宦之家,父亲赵挺之是当朝宰相,权势显赫,但与苏轼关系恶劣,曾联合政敌陷害苏轼,导致了著名的“乌台诗案”。幸运的是,苏轼因王安石的及时援手得以幸免。
李清照与赵明诚堪称门当户对,二人情投意合。十八岁时,她嫁给了二十一岁的赵明诚。两大名门望族联姻,理应共度一段令人羡慕的鸳鸯美满时光。
然而,世事难料,李清照很快面临人生重大变故。
婚后不久,叛将王亦起兵,赵明诚获悉后却未能像理想中的丈夫那样挺身而出,反而仓促逃跑,甚至将李清照独自遗弃在乱世之中。李清照对丈夫的懦弱感到羞愧与愤怒,夫妻关系逐渐疏远。
后来,李赵二人逃亡至乌江江畔,李清照挥毫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借此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也暗含对赵明诚胆小如鼠的失望。赵明诚听后,心生愧疚,不久便郁郁而终。
尽管如此,李清照生活并未陷入困顿,这得益于她强大的亲属网络,但这张关系网里,却有许多让她若在世必定咒骂不已的人。
李清照成亲前后,她的两位年龄相仿的表姐妹先后嫁给了历史上著名的奸臣蔡京和秦桧。
蔡京与秦桧都是当朝声名狼藉的奸臣,虽掌权极盛,却祸国殃民,内忧外患,令朝廷几乎被奸臣一人把持。
蔡京贪婪无比,视金钱如命。尽管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与公公赵挺之都与他有些亲戚关系,但依旧逃不过蔡京当政时的各种打压。蔡京作为权力至上的太师,根本不顾亲疏,只看利益。
秦桧则是北宋末年祸乱朝纲的罪魁祸首,陷害忠良,令国家风雨飘摇,最终国门被金兵踏破,民众流离失所。北宋灭亡后,秦桧携家降金,南宋建立后回国任相,凭借狡诈诡计和谄媚皇帝,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忠臣岳飞,成为千古罪人。
谁能想到,那个看似清婉且内含刚强的李清照,竟与这些臭名昭著的奸臣沾亲带故?而她的亲戚还远不止于此。
说起李清照的亲戚,除了秦桧和蔡京,还有一位不可忽视的重量级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政治与文学皆有建树的王安石。两人虽关系较远,却依然有血缘牵连。
为何如此复杂呢?前文提及蔡京是李清照的表姐夫,而蔡京的亲弟弟蔡卞娶了王安石的女儿。坊间传言蔡京曾为王安石的书童,凭借王安石的赏识和提携,蔡京得以步入政坛。蔡京也在王安石推行变法时给予了重要支持。
变法初期,尽管朝中保守派强烈反对,但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蔡京于次年考中进士,并在王安石重用下迅速升为大臣。
神宗驾崩后,高太后干预政务,宋徽宗被迫任用保守派,司马光官至宰相,变法派遭受重创,蔡京也被贬官。蔡京虽有才能,却无处施展,只得被贬离京。
朝堂权力此起彼伏,北宋领导层面对政治危机。宋哲宗继位,变法派重新崛起,蔡京地位渐稳,继续推行变法。蔡京与王安石的关系错综复杂,难以理清。
李清照从未得到王安石的援助,除了亲戚关系疏远外,她的父亲李格非和公公赵挺之均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在权力和利益的争斗中,感情往往无处容身。
李清照晚年虽漂泊不定,若非她显赫的家世背景,早已难以携带满车金石书画与赵构等南逃避难。这也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网络的庞杂与复杂。
或许依靠这些权势亲友,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才未至于凄凉。但除了她女子身份的限制外,从她的诗词中不难感受到,她骨子里极为傲骨铮铮。这个柔情中带刚劲的女子,展现出不属于那个时代女性的坚强与傲然,她不愿低头依附权贵,也不肯寄人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