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月的一天,邓小平正在接见南京军区的兵团级以上军官以及副省级干部。当他在众人中间搜寻时,突然注意到了许世友的身影。邓小平快步走向他,口中责备道:“我说好不让你来,你怎么就不听呢?”
许世友面带微笑,抓住这个机会回应道:“首长,您来南京,我怎么能不来迎接您呢?您叫我不来,我偏要来。”在场的人们不禁好奇,邓小平为何在这次接见中不想让许世友出现呢?事情的缘由得从头说起。
1985年,邓小平在南巡期间计划在南京停留几日,以便对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行深入考察。当他们的车驶入南京时,邓小平对随行的秘书吩咐道:“请准备一份南京地区党政军人员的名单给我。”秘书迅速行动,整理出了名单递交给他。当邓小平看到名单后,便询问:“许世友同志的身体状况现在如何?”
秘书皱眉回答:“许世友同志现在身体不太健康,罹患多种疾病。”
邓小平立即决定:“把许世友的名字划去,不要让他来。”
然而,秘书有所顾虑地说:“您知道许世友的性格,这样做恐怕不太好吧。”
邓小平则毫不在意地说:“有什么不好,等我忙完再去看看他的身体。”果然如秘书预料,许世友的固执脾气上来了,他心里想着:你不让我来,我偏要来。在接见的那天,许世友一大早就抵达了邓小平下榻的国宾馆1号楼,静静地等待着。这便是文章开头所描绘的场景。
邓小平与许世友握手时,关心地叮嘱他要保重身体,并承诺忙完后一定会去探望他。听到邓小平的话,许世友激动地握住他的手,不停说:“我怎么能让首长特意来看看我呢?”
那么,邓小平为什么如此形势特意去看望许世友呢?当时邓小平是国家的核心领导人,而许世友已在广州军区退下来,身份地位差异显著。这里面就不得不提及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早在1938年,许世友带领八路军386旅进攻冀南,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正是在这段战斗岁月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许世友对邓小平十分崇敬,而邓小平则对许世友表现出深切的信任。例如,在1978年对越反击战前,尽管刘伯承、粟裕等赫赫有名的元帅尚在,邓小平却依然选择了74岁的许世友担任指挥,充分展现了他的信任。
到了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中央顾问委员会成立,邓小平被选为主任,许世友担任副主任。邓小平还特别指出,希望许世友全心全意地撰写自己的回忆录。而在1985年,许世友逝世时,邓小平特例批准他享受额外待遇,允许进行土葬,并在他离世后将其安葬于大别山,最终与父母相伴。
果然,等邓小平忙完事务后,他带着一瓶茅台酒去看望许世友。两位老友在一起,畅谈了整整一个上午,从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聊到全国解放的辉煌瞬间,又谈及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对话中,两人提到了当年张国焘事件。邓小平对许世友感慨说道:“在那个事件中,你的积极反抗功不可没。”话音未落,许世友的眼中泛起了泪光,内心充满了感动。此后,邓小平和许世友共进午餐,心情愉悦,一同分享那段忘却了时光的岁月。
离开之前,二人还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中,邓小平微微退后,让许世友靠前,这一谦逊的姿态或许正是他对许世友深厚感情和尊重的无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