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太监给光绪帝穿寿衣备后事,光绪突然挺身起来,慈禧:不穿就算了
创始人
2025-09-21 03:31:30
0

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前国耻。——《清史稿》

提到光绪皇帝,很多人第一时间的印象或许是可怜的一个人。虽然他名义上是大清朝的皇帝,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无实权的傀儡君主,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之下。光绪满怀改革救国的雄心壮志,却被慈禧太后束缚,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使他一心想要推行新政,最终也只能落得一个囚禁瀛台的下场。最终,光绪在悲愤与无奈中英年早逝,年仅36岁。他的去世令人唏嘘,尤其是光绪去世时,竟连一件像样的寿衣都没有穿。作为一国之君,他在匆匆下葬时,毫无体面。究竟是怎样的因素,让光绪如此凄惨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述这一段悲剧的背后故事。

公元1874年12月,同治皇帝去世,朝堂一片哀伤。然而,这场悲痛的背后,却隐藏着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慈禧太后自从掌握了大清朝的权力后,便无法割舍这份权力的滋味。为了进一步稳固自己的统治,她决定立自己的侄子——慈禧妹妹的儿子载湉为帝。载湉既是咸丰皇帝的侄子,也是慈禧的亲侄子,但当时不过是一个年仅三岁的孩子。即便如此,载湉却是一个理想的傀儡工具,因为他年幼无知,完全可以听命于慈禧太后的指挥。就这样,载湉被两宫太后拥立为光绪皇帝,成为大清朝的第九任君主。

然而,光绪皇帝年幼,根本无法独立治国理政。此时的权力,依然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她虽然名义上为母仪天下,但实际掌控大清国的政权。为了培养光绪,慈禧不惜重金将曾经的帝师翁同龢请回宫中教导光绪的学业,并将光绪的亲生父亲醇亲王召入宫中,照料光绪的日常生活。在这种严格的培养下,光绪逐渐长大,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青年。

随着光绪的成长,他对自己的现状开始产生不满。他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慈禧太后的一个傀儡,而无法真正掌握国家的命运。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光绪也不甘心只做一个象征性的皇帝。1887年,光绪终于决定提出亲政的要求,渴望摆脱慈禧的掌控,开始亲自管理朝政。虽然慈禧表面上答应了光绪的要求,组织了盛大的亲政大典,但从实质上看,大清朝的实际掌权人依旧是慈禧。虽然光绪坐上了帝位,但他依然在慈禧的阴影下,成为了一个权力空心的傀儡。

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绪逐渐感到自己的处境越来越无法忍受。即使他提出了改革和亲政的要求,依旧无法改变事实上的统治局面。光绪深知,自己的权力只是虚有其表,而实际掌权的依旧是慈禧太后。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光绪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在国家危机面前并未表现出应有的果断。与此同时,慈禧却忙于筹办自己的六十大寿,毫不关心国家的命运。最终,大清国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甲午战争惨败,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加剧,国家陷入深深的困境。

《马关条约》的签订,给大清国带来了巨大的屈辱。光绪皇帝不愿意在条约上签字,因为条约内容对国家极为不利。但慈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顾国家的利益,强制光绪签字。这一举动令光绪感到无比屈辱,也使得他彻底意识到,自己一生注定难以改变国家的命运。经过甲午战争后的痛苦反思,光绪终于决心向慈禧争取实权。于是,戊戌变法拉开了序幕。

戊戌变法在短短103天内,光绪发布了大量的改革诏令,希望通过改革改变大清的命运。然而,慈禧太后不可能允许光绪真正掌握权力。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她联合守旧派大臣,迅速发起政变,镇压了光绪的改革。最终,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在瀛台,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软禁生涯。虽然光绪一度希望等待慈禧去世后重新崛起,但慈禧的生命力依然顽强,光绪的希望渐渐破灭。

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绪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越来越糟糕。孤独和压抑让他逐渐陷入了绝望。1908年,光绪的健康彻底恶化。此时,慈禧也开始感到自己生命的尽头已经临近。她故意传出自己病重的消息,试图试探光绪的反应。光绪闻讯后,瞬间恢复了生气,似乎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甚至能够自己下床走动。然而,慈禧拒绝让光绪前来探视,时间一天天过去,光绪的希望被无情地拖延和耗尽。

终于,光绪的生命在1908年11月14日走到了尽头。在临终时,慈禧下令给光绪更换寿衣。就在寿衣换上的瞬间,光绪忽然从病床上坐起,脱下了身上的寿衣,愤怒地斥责道:“朕还没死呢!朕还有那么多事情没有做完,不需要穿这晦气的东西!”他说完这句话后,将所有看守自己的太监和宫女赶了出去。

这一场景令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到震惊,太监们也不知所措。最终,光绪在绝望中去世,而慈禧太后则开始扶持小皇帝溥仪继位。光绪在临终时,曾感叹自己一生的辛酸,自己的一切不过是别人手中的玩物,而这一切的背后,最终是慈禧太后的操控。

光绪去世后的第二天,慈禧也离开了人世。光绪成为大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未穿寿衣下葬的皇帝。他的死,慈禧的去世,似乎成了一场天意的捉弄。如果慈禧早一步去世,或许光绪有机会重新崛起,带领大清朝走向复兴。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光绪的命运注定要在这一刻画上句号。

相关内容

填补早期秦文明通史著述之缺...
近日,著名文史作家祁新龙新著《大秦长歌:一部两千年秦文明史》(三卷...
2025-09-21 01:02:54
原创 ...
隋唐时期可谓是中国古代英雄与名将的汇聚地,那个时期的历史充满了豪杰...
2025-09-21 01:02:42
原创 ...
众所周知,20世纪对世界格局的改变有两次划时代的事件,一是两次世界...
2025-09-21 01:02:38
书讯 |《困于沙丘》以战国...
几卷得而复失的残简,一段湮没无闻的史实 为何胡服骑射光耀华夏,赵武...
2025-09-21 01:02:28
原创 ...
提到长坂坡之战,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便是赵云七进七出的英勇形象,以及...
2025-09-21 01:02:09
原创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在其笔下对靖康之耻的愤怒...
2025-09-21 01:02:06
原创 ...
《北齐书·卷九·李祖娥传》记载:帝高洋怒不可遏,挥刀责骂道:“你杀...
2025-09-21 01:01:42
原创 ...
“即便叶赫那拉氏只剩下一个女人,我也要将爱新觉罗家族彻底铲除。”这...
2025-09-21 01:01:42
原创 ...
赵匡胤的无奈困局:帝位之争下的悲剧 赵匡胤的悲剧命运,仿佛被无形...
2025-09-21 01:01:38

热门资讯

原创 韩... 1950年10月25日,南朝鲜第一师的部队正以气吞山河的姿态行进在云山地区。当时,距离“联合国军”成...
原创 陈... 1955年8月的某个日子,彭总视察东三省,并顺道来到了哈军工。这一行程对彭总来说并非偶然,他和哈军工...
原创 爬... (说历史的女人——第78期) 1938年,朱德总司令在延安的抗大讲课。课堂上快要结束时,朱德为了节省...
原创 彭... 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彭老总对于战争有着极强的预测能力。如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许多人不敢打,起...
原创 李... 安史之乱爆发与唐代宗的崛起 755年12月,安史之乱突然爆发,这场冲突迅速演变成一场席卷大唐帝国的大...
原创 秦... 好的,我会在保持原文语义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细节和丰富描述,字数尽量接近原文。以下是改写版: --...
原创 戴... 日本虽然在二战中战败,却不认为是败于中国,近年来不断扩军备武,充当美国反华棋子,还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
原创 公... 1949年1月,北平迎来了和平解放。为了确保顺利接管这座城市,中央政府决定成立了北平军管会,叶剑英担...
原创 清... 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一直根深蒂固,商人的社会地位常常较低。许多士人甚至鄙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
原创 1... 共产党为何终能取得胜利?国民党又为何接连败北? 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正是两党成员都带有强烈的“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