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6日,清朝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在北京因病去世,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这位格格曾在生前接受过访谈节目采访,她曾说过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
“我们不叫格格,奴才答话也不是‘喳’,电视里很多东西都不准确。”
那么她的话究竟是否完全正确呢?清宫的真实生活又是怎样的?金默玉的传奇人生又有哪些值得一说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经历。
金默玉出生于爱新觉罗家族,她是著名女间谍川岛芳子的亲妹妹,肃亲王的第十七女,也是铁帽子王的后代,名副其实的大清豪门之女。然而,金默玉出生的时刻并不幸运,正值满清皇室被驱逐到东北老家,金默玉一家人也分散各地,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尽管如此,金默玉的家族背景依旧让她过得比大多数人要好,她享受的待遇与其他平民无法相比。虽然没有赶上最辉煌的时刻,但从小她便按照王室的礼节成长,早年生活也确实是典型的金枝玉叶小姐生活。
那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思想潮流风起云涌。金默玉天生骨子里就有着与众不同的叛逆精神。她的与众不同从她的学生时代就开始显现。其他姐妹上学时总是有奶妈陪伴,严守贵族规矩,尽量避免与外界接触,而金默玉却不拘一格。她坚持拒绝奶妈的护送,与普通百姓打成一片,融入了平民生活。
在那个时局下,满清皇室与日本的关系密切,因此金默玉曾有过留学日本的经历,直到二战爆发后才回国。在日本,她接触到不少新思想,这些思想激发了她对传统生活的反叛。金默玉逐渐变得更加渴望独立,甚至有了想要成为一名职业女性的念头,而不是过着闭门不出的“格格”生活。
金默玉的想法自然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谁愿意让格格这种身份的人抛头露面,成为贵族圈子的笑柄?然而金默玉并没有退缩,她悄悄瞒着家人,进入了一家日本公司工作,凭借留学经历,她成为了一名打工族。那时的她工作轻松、薪水优厚,生活无忧,完全是一位新时代女性的样子。
随着事业的扩大,金默玉的兴趣也愈加广泛,她爱上了摄影、马球、骑马等运动,逐渐从一个“格格”变成了现代女性的代表。不过,她的叛逆心性并未因此收敛。她剪短了头发,并大胆将自己的短发照片挂在照相馆的橱窗中展示。这一举动激怒了她的家人,尤其是她的哥哥,他严厉训斥了她,并将照片取回,最终金默玉的“新女性之路”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抗战胜利后,肃亲王一家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由于与日本有关系,他们被视作前朝余孽,不受待见。金默玉的哥哥和亲戚们纷纷逃往美国或日本,带着家族的财产离开了中国,留下金默玉和家中的老人病弱之人,靠着亲戚寄来的钱勉强度日。
然而,金默玉与其他封建王爷阿哥们不同,她有着强烈的革命理想。在解放军进驻北京时,她积极参与,像普通市民一样服从命令。尽管她的高贵血统无法轻易抹去,但她并没有将自己视为特殊存在。然而,她身上依然有着大小姐的脾气,花钱大手大脚,生活逐渐陷入困境。
为了维持生计,金默玉开始做起了生意,开设洗衣房。那个年代的老百姓并不富裕,哪里有钱付费洗衣服。金默玉选用的肥皂也非常讲究,几乎没有任何经济头脑的她,生意自然难以为继,生活更加困窘。
幸好,金默玉的哥哥们还时常寄钱给她,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通过这些资助,金默玉开设了一家饭馆,生意渐渐回升,她的生活也渐渐步入正轨。之后,她与著名艺术家马万里结婚,真正将自己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不再依赖家族背景,过起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然而,命运并未放过她。1958年,金默玉突然被带走,并在监狱中度过了长达15年的时间。为了不连累丈夫,她主动提出离婚,独自一人度过了那段孤独的岁月。在监狱里,金默玉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几乎支撑不住。
后来,由于金默玉表现良好,她被调到一个农场劳动。在那里,她遇到了自己后半生的依靠——一位名叫施有为的老农民。施有为并不在意金默玉的身世,两人相互扶持,最终结为了夫妻。虽然日子依旧艰苦,但他们过得充实而温暖。
1979年,金默玉回上海探亲时,在医院检查时发现自己的脊椎出了大问题,无法继续在农场工作。抱着一线希望,她给北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的困境。幸运的是,她得到了帮助,最终脱离了农场,进入了北京的文史研究馆工作。
此后的日子里,金默玉的生活逐渐平稳,直到新世纪的到来,她再未遭遇大规模的变故。随着清宫剧的热播,金默玉受邀上了《鲁豫有约》节目,在节目中分享了许多关于自己早年经历的故事,并指出了电视剧中对清朝历史的许多错误。她特别提到,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格格”称呼其实并不准确,过去的满族家庭,哪怕地位不高,也会称自己的女儿为“格格”,这一点常常被误解为只有皇室才能使用。
她还谈到,满清贵族的奴才们在回应主子时,并非说“喳”,而是更为常见的“嗻”。这两个字的发音差别显著,许多人误将其混淆。除此之外,金默玉还分享了满清贵族复杂的礼仪体系和婚嫁传统。这些细节让观众对满族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也让这段被遗忘的历史再度被人们铭记。
尽管满族文化在清朝覆灭后逐渐被汉化,但在贵族阶层中,满族传统依然非常严格。然而,随着清朝的衰败,许多满族传统逐渐流失,到了民国时期,纯粹的满清文化已经越来越难得一见。
金默玉无疑是满清贵族中融入现代社会的一个典型例子。与她的传奇经历相比,另一些人的行为却让人遗憾。例如,2021年5月27日,北京公交车上的一起争执,一位六十多岁的妇女因要求让座而与女乘客发生争执,并以自家正黄旗身份大肆辱骂。她还以满清贵族的身份压迫他人,这种态度完全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
金默玉与这位大妈形成鲜明对比。她并不以满清贵族身份自傲,反而努力融入新社会,积极为国家做贡献,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她办起了日语学校,帮助培养了大量的日语人才。通过这一举措,她不仅推动了中日友好,还为国家带来了经济利益。
金默玉的坚持让她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过得安宁。她没有依靠贵族身份,而是以一名普通中国人的身份在新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即便面临生活中的诸多波折,她依然坚持本心,努力做好自己,最终过上了幸福的晚年。
2014年,金默玉以97岁高龄去世,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岁月。她见证了社会的变迁,虽然一生历尽风雨,但最终过得充实而平静。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