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面积达到21.8万平方公里,是中部六省中面积最大的。湖南这个名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的中期。唐朝建立后,实行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当时设立了江南道,而湖南则隶属于江南道。后来,江南道被进一步划分为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湖南地处江南西道。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设立了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简称“湖南观察使”,此时湖南的名称正式诞生。从此,“湖南”便成为了一个行政区划的标志,湖南观察使的治所设在衡州(今衡阳)。大历四年(769年),湖南的治所迁至潭州,并新增郴州、连州两个辖区,管辖的区域扩大为潭州、衡州、郴州、永州、连州、道州和邵州,共计三十四个县。
进入元、明及清朝前期,湖南属于湖广行省。然而,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后,出于对湖广行省过于庞大和强大的考虑,开始着手拆分这个大省。尽管这一过程持续了多年,直到1727年,湖南才正式脱离湖广行省,成为独立的省份。
清代时期,湖南的行政划分复杂且多样。湖南一度分设为四道、九府、四直隶州、五直隶厅(不辖县)。这些直隶州和直隶厅直接隶属于道和省,脱离了府的管辖。
一、长沙府
清代的长沙府辖区虽然比古代的长沙郡和长沙国小了许多,但面积仍然相当广阔。长沙府包括了今天的长沙市和湘潭市,全境还包括益阳市的安化、桃江两县及益阳市区;株洲市的主城区以及醴陵、攸县、茶陵等地。此外,还包含了归岳阳市管辖的湘阴县和汨罗市,以及归娄底市管辖的双峰、涟源和娄底市区。
二、衡州府
清代设立了衡永郴桂道,以衡阳为治所,但此时的衡州府管辖区域已经大大缩小。衡州府主要包括今天的衡阳市大部分、郴州市的安仁县和株洲市的炎陵县。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祁东县在清代并不属于衡州府的管辖范围。
三、郴州直隶州
历史上,桂阳郡的面积广阔,除了涵盖今天的郴州市大部分区域,还包括广东省粤北的韶关和清远的大部分区域。然而到了清代,郴州的管辖范围已大幅缩减。清代郴州直隶州的辖区包括桂东、汝城、资兴、永兴和宜章等五县以及郴州市区。
四、桂阳直隶州
清代的桂阳州并未隶属于郴州,而是与郴州平行。桂阳州下辖桂阳、嘉禾、临武、蓝山等四县。这个区域在清代已经和其他地区划分得较为清晰,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五、永州府
永州府源自零陵郡的历史遗存,但由于失去了对广西北部几个县的管辖权,永州府的面积也大大减少。清代永州府的管辖范围包括了今天永州市的大部分区域,此外,还包括现今归衡阳市管辖的祁东县,但蓝山县并不在永州府的管辖之内。
六、宝庆府
清代的宝庆府辖区包括今天的邵阳市大部分以及归娄底市管辖的新化县和冷水江等地。需要注意的是,清代的绥宁县并不在宝庆府的管辖之内。
七、靖州直隶州
靖州直隶州管辖的区域包括了今天的邵阳市的绥宁县和怀化市南部的会同、靖州和通道等三个县。
八、晃州直隶厅
清代的晃州厅即今天的怀化市新晃县,属于湘西地区的一个重要行政区。
九、沅州府
沅州府管辖了今天怀化市中部的洪江、中方、芷江、麻阳等四个县及怀化市区。这个区域曾是湖南西部重要的行政和文化中心。
十、辰州府
辰州府管辖的区域包括今天怀化市北部的溆浦、沅陵、辰溪等县,以及湘西州的泸溪县。
十一、凤凰直隶厅
凤凰直隶厅指的是今天湘西州的凤凰县,这是湘西地区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独特的地方。
十二、乾州直隶厅
乾州直隶厅对应今天的湘西州吉首市,这个地区在清代时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行政地位。
十三、永绥直隶厅
永绥直隶厅即今天的湘西州花垣县,这里曾是湘西的一部分重要行政区。
十四、永顺府
曾经声名显赫的永顺府,管辖区域涵盖了如今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桑植等五县。如今的永顺县已经相对默默无闻,但在历史上,它曾是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域。
十五、澧州直隶州
澧州直隶州曾在湖南有着较高的历史地位,因此今天它隶属于常德市后,仍显得有些不服气。清代的澧州辖区包括今天的张家界市(除桑植县外),以及石门、临澧、澧县、津市等地。
十六、岳州府
岳州府管辖了今天岳阳市的大部分以及益阳市东北部的南县,但不包括湘阴和汨罗。
十七、常德府
清代常德府的管辖区域已经大大缩小,仅涵盖今天的桃源、汉寿等地,常德市区以及现归益阳市管辖的沅江市。
在清代,湖南境内的桂阳州、澧州、永顺府、凤凰县、花垣县、辰州府、沅州府、新晃县等地,曾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然而,大部分地区集中在湘中、湘西等武陵山区,这反映了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