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准备北上与红一方面军汇合。在他们面前,最难的挑战便是穿越草地。对于红二方面军的战士来说,这还是第一次经历草地,而红四方面军的战士们则是第三次跨越这片恶劣的区域,虽然有些经验,但也充满了忌惮。草地的艰苦条件已经让许多战士因缺乏食物和水源而永远留在了那片荒凉的土地上。
然而,红军的革命意志依旧坚定不移。尽管过草地充满了危险和挑战,红军战士们依然毫不犹豫地突破了这道难关。最终,他们成功走出草地,抵达甘肃南部。此时的他们,已经到了极限,饥饿、疲劳让每个人的身体和意志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形是何等惨烈,甚至我们无法完全理解他们所经历的苦难。
在草地上,部队的粮食是严格按等级分配的,谁也没有多余的食物,如何度日全靠每个人的精打细算。因为粮食有限,是否能坚持到走出草地,几乎成了每个战士心头的悬念。漫长的行军让每个人的口粮早已吃尽,许多人不得不把皮带煮熟充饥。战士们甚至能吃到一些最不起眼的食物,余秋里曾说,草地上最美味的食物往往是抓住几只田鼠或者小鱼,哪怕这些食物微不足道。与此同时,变幻莫测的天气让他们没有时间停歇,整整几十天的跋涉,不断挑战着生存的极限。
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在抵达甘肃南部后,用仅有的几个铜板向当地百姓购买食物,尽管食物的味道并不美好,但他们却觉得那是难得的美味。饥饿和劳累让他们的身体散发出一种浓烈的臭味。几个月以来,他们一直在泥水中行军,汗水与泥浆交织,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生活的艰辛超出了常人想象。然而,战士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能够活下来,就已经是幸运。
1936年,红军接到命令攻占通渭,敌人防守薄弱,驻守的只是一个营和一些地方武装。部分部队攻占了通渭之后继续前进,而93师则留下来清理战场。通渭这座小城,驻敌并不强大,虽然缴获了一些粮食、衣物和弹药,但远远不足以满足部队的需求。
在清理战场时,红军战士们发现了三大箱钞票,许多战士看见了这些钞票,却并不清楚它们的价值。大家纷纷上交了这些钞票。易良品副师长看到这三箱纸币后很生气,因为当时部队急需的是粮食和衣服,看到这些钞票,易副师长觉得这些东西根本没用,决定将其销毁,命令部队将它们烧掉。事实上,对于革命军的战士们来说,虽然他们知道银元的价值,但对纸币几乎没有任何了解。许多参加革命的战士都是贫苦出身,平时接触到的最多的是铜板和小额的硬币,像这种大额纸币,他们几乎没有见过。
陈锡联曾回忆起一次在四川攻打刘存厚时的趣事。那时,部队缴获了大量的白花花银元和黄灿灿的金砖,许多人根本没有见过这些贵重的物品,产生了许多误会。甚至有战士看见牙膏以为是糖,还有人把面粉当成了白灰,甚至有战士把金砖当作铜块。陈锡联回忆道,他曾将金砖垫在床下,结果后勤人员看到后大吃一惊,问他为何不交上去,他才意识到那其实是黄金。
易副师长决定烧掉这些钞票,虽然有些人心里有点疑虑,但大部分战士并没有反对。交通队队长秦忠则显得更加随意,他让人砸开箱子,点燃了火焰。秦忠拿起几张钞票,随便分给在场的几个人,每人三张,并开玩笑说:“大家留着玩,没用的话就拿来擦屁股。”对于这些钞票的价值,大家并没有任何概念,认为这只是无用的“废纸”,于是他们将其当做草纸,随意处置。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看似毫无价值的纸币,实际上是相当贵重的财富。当部队在通渭城休整时,秦忠和几名战士上街采购苹果。他从口袋里掏出仅剩的一张钞票,准备买一些苹果。结果,卖苹果的老乡看到这张钞票后,告诉秦忠他找不开这个钱。秦忠心想,反正大家每人一个苹果,不需要找零,便要求老乡把苹果全部卖给他们。没想到,老乡对他们恭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转身跑得无影无踪。后来,秦忠才知道,原来这张钞票竟然足够购买一头牛。
如果当时没有销毁那三箱钞票,红军完全可以用它们购买粮食和衣服,缓解当时的困难。然而,由于对这些纸币的无知,这些珍贵的财富最终成了“废纸”,无法为部队带来实际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