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时分,天皇裕仁通过电波向全国人民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在同盟国胜利的光辉下落下。就在同一天,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也对全国的军民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正义必然战胜强权的真理,终于得到了它最后的证明!”
紧接着,蒋介石迅速向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发出电报,告知日军投降的六项原则。8月21日,侵华日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飞抵湖南芷江进行降谈。经过双方的协商与确认,中国战区的正式受降仪式将于9月9日在南京举行。此外,除了东北地区外,中国内地及越南北部的日军被划分为16个受降区,分别向中国军队投降。在这个胜利的日子里,我们将回顾这些受降区的位置、受降代表、投降部队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南京受降仪式上,中国受降主官都是谁呢?
9月28日,位于越南河内的总督府举行了越北地区的受降仪式,这是16个受降区中最南的一个,也是中国唯一的境外受降区,标志着历史性的时刻。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首次以战胜国的身份走出国门,赴外国首都接受投降。受降主官为第1方面军司令官卢汉,投降的日本部队包括第38军、第21师团、第22师团和第34独立旅团等,代表为第38军司令土桥勇逸。
当天,前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不仅有中日两国的代表,还有来自美国、英国、越南等国的外交官。这次受降仪式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贡献的认可,同时也象征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
至于9月16日,受降仪式在广州中山纪念堂隆重举行,受降主官由第2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担任。日军的第23军、第13师团、第129师团、第130师团以及部分独立旅团在广州集中投降,而第22独立旅团和第23独立旅团的一部分则在雷州半岛投降,海南岛的日本警备部队也集中在岛内举行投降仪式,日军代表为第23军的司令田中久一。
在9月28日,潮汕地区的受降仪式在汕头的第7战区潮汕前进指挥所召开,败军为第103师团和第104师团。中国受降主官由第7战区司令长官兼第12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担任。尽管两位主要负责官因故未能出席,余汉谋将军由第12集团军副总司令徐景唐代替出席,而田中久一的代表则是第23军的参谋长富田直亮。
9月15日,长衡地区的受降仪式在湖南大学的一个教室中举行,成为16个受降区中唯一在教育机构举办的仪式。中国的受降主官由第4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担任,而日军代表则是第20军司令坂西一良。集中在长沙的部队包括日军第20军、第64师团、第81独立旅团和第82独立旅团,另外第68师团在衡阳投降,第116师团和第17独立旅团则在岳阳投降。
在9月14日,江西地区的受降仪式在南昌的中央银行大楼召开,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曾是日本宪兵队的驻地,曾无情地残害过无数的华夏儿女,因此在此接受日军的投降,也正是为了洗刷那段民族的耻辱。受降主官为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他委派第58军军长鲁道源出席,而日方代表则是第11军司令笠原幸雄。鲁道源将军在各受降区中是级别最低的受降官,日方集中投降的部队包括第11军、第13师团、第58师团、第22独立旅团、第84独立旅团等。
9月4日,浙江地区的受降仪式在杭州富阳一位大地主的宅院进行,受降主官为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他委派了副司令长官韩德勤到场。日本方面的代表为第13军司令松井久太郎的代理人,第133师团参谋长通泽一治。此外,日军第13军、第133师团、第62独立旅团和第91独立旅团在杭州举行投降,一部分海军陆战队也在厦门接受投降。
为了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受降地所在的长新乡后来被更名为受降乡,成为人们怀念这一事件的象征。
在京(南京)沪地区,受降主官是第3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由于南京已经举行了战区受降仪式,故此该受降区的仪式安排在9月11日于上海举行。日方代表为第13军司令松井久太郎,投降的部队包括第13军、第27师团、第60师团、第61师团、第69师团和第89独立旅团、第90独立旅团,而在南京投降的日军则由第6军、第3师团、第34师团、第40师团和第161师团组成,由第6军司令十川次郎负责。
9月18日,也正是日本侵华14周年之际,湖北地区的受降仪式在汉口的中山公园举行,中国受降主官为第6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日本的代表是第6方面军司令冈部直三郎,他是16个受降区中军阶最高的投降代表,身肩大将军衔。此次受降中,第132师团、第5独立旅团、第11独立旅团和第85独立旅团在汉口投降,而第12独立旅团、第86独立旅团以及第88独立旅团则在武昌投降。
9月24日,受降仪式在蚌埠的安徽省政府会议厅举行,中国受降主官为第10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而日本代表是第6军司令十川次郎。最初该受降区的仪式定于徐州举行,但由于苏联红军对关东军发起攻势,日军被迫北上支援,一路赶至蚌埠附近时,日本便宣布投降,导致周边集结了大量日军,因此受降仪式也转至蚌埠。投降的部队中,第70师团和第1独立骑兵旅团抵达蚌埠,第65师团则在徐州投降,第131师团和第6独立旅团则集中在安庆。
平津保地区的受降仪式规模庞大且隆重,成为所有受降区中最为盛大的一个。由于北平的日军气焰嚣张,甚至有人故意捣乱,破坏仓库武器,针对仪式提出要求佩戴勋章和军刀等无理要求。在北平前进指挥所主任吕文贞的建议下,此次仪式的地点由原来的中南海怀仁堂更改为故宫太和殿,并且首次允许民众前来观礼,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白崇禧也特意到场,增添了仪式的分量。
在10月10日这一天,中国受降主官,第11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在十万北平市民的注视之下,庄严地接受了日本代表华北方面军司令兼驻蒙军司令根本博的投降。这一时刻让这一抗日战争的发源地彻底沸腾,万民欢呼,扬眉吐气。
投降的日本部队,包括第8独立旅团、第2独立骑兵旅团和第3独立骑兵旅团集中在北平,而第118师团和第9独立旅团则在天津投降,第7独立骑兵旅团在保定投降,第1和第2独立旅团则在石家庄完成投降。
山东地区的受降仪式是所有受降仪式中举行得最晚的一次,直到12月27日,也就是日本军队曾占领济南的那一天才能举行。受降主官为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日方由第43军司令细川忠康代表,在山东省图书馆的大阅览室进行。而在较早的10月25日,青岛则在汇泉跑马场举行了受降仪式,这里中方代表为军政部胶济区接收特派员陈宝仓。
参与投降的部队中,第43军、第47师团和第9独立骑兵旅团集结在济南,而第5独立旅团、第12独立旅团及海军陆战队一部分则在青岛集中投降。
在9月22日,新汴地区的受降仪式在郑州圣公会堂举行,受降主官是第1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日方代表为第12军司令鹰森孝。值得一提的是,鹰森孝两天前刚刚参加过漯河和襄樊地区的受降仪式,他是唯一一位两次签字投降的日军指挥官。在这次仪式上,投降部队中第10独立骑兵旅团在郑州投降,第110师团则在洛阳,而第6独立骑兵旅团在新乡投降。
9月20日,受降仪式在漯河的山西会馆举行,受降主官为第5战区司令长官刘峙,日本代表也还是第12军的指挥官鹰森孝。此时,两位曾在数月前的豫西鄂北会战中是敌对的对手,现在却成为胜利者和投降者的身份转换。
投降的部队包括第115师团、第14独立骑兵旅团集中在漯河,而第92独立旅团、第13独立旅团则在许昌投降,第4独立骑兵旅团集中在商丘。
山西地区的受降仪式,在9月3日于太原的原日本第1军司令部举行,中国受降主官是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他授命第7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出席,而日方的代表是第1军司令澄田赉四郎派来的参谋长山冈道武。此受降区的投降部队包括第1军、第114师团以及第3独立旅团等。
热察绥地区的受降主官为第12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日方代表则为驻蒙军的参谋长中川留雄,受降仪式在归绥的地点举行。由于日本驻蒙军大部分已被调往其他地方,因此这一受降区的投降日本军队是最少的,仅有一些独立警备队和骑兵联队。
在10月25日,台湾地区的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举行,受降主官为台湾警备司令陈仪,日方代表则是最后一任台湾总督兼第10方面军司令安藤利吉。自甲午战争以来,台湾及澎湖列岛离开祖国怀抱近50年,终于回归到中国的版图内,这一天在1946年被定为“台湾光复节”。
日本军队一直重视对台湾地区的管理,其中驻军较多,投降部队包括第10方面军、第9师团、第12师团、第50师团、第66师团、第71师团,以及第8飞行师团,此外还有第75、第76、第100、第102、第103及第112独立旅团。
在中国战区,最终共接受了128.3万的日军投降,这些侵华日军的投降不仅标志着战争的结束,更象征着中华民族痛苦历史的洗刷与崛起。铭记历史,警醒未来,永远不忘国耻。